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人間異語:為了夢幻初戀 我守活寡20年


陳佳惠 前電視主播

Q:妳為初戀投入20年青春,為何夢碎?
A:我13歲初戀,男朋友說:「人一生中如果只有一段感情,不是很美嗎?」我被洗腦,決定一生守著他。為了戀愛我功課變差,只考上復興高中,有點自卑,我希望能跟他上同間大學,就跟他說3年後再見。我努力變得優秀,到高二卻聽說他早已移民,我整個人垮了,不顧爸媽反對,出國念大學。
到了美國,我向他表白我一直在等他,他很感動,跟我一起到南加大讀書。沒多久我就夢碎,發現彼此個性不合,什麼事都能吵。他很孤僻,只會讀書,我抱著他說出去走走好嗎?他都叫我不要煩他;我喝牛奶,沒把瓶子有標籤那面擺正,他就罵我。我每天哭,但每次分手,他就自殘撞牆,我走不了。 

結婚那刻便守活寡

大二下,我和A君一見鍾情,他是我的Mr. Right,體貼浪漫,和我興趣相合,相處很開心。我決心離開初戀男友,沒想到初戀男友竟鬧自殺,還叫他媽打電話求我,我怕他難過,不敢在校園內跟A君牽手,慢慢地A君就遠離我。
我回台灣當主播後,初戀男友開始會打我,每次打完就跪著哭說他絕不會再這樣,我就心軟。但暴力的人永遠不會改,他愈打愈恐怖,會掐我脖子到喘不過氣。好幾次我嘴唇受傷,還是得上主播台,只好騙化妝師說是我不小心跌倒。
Q:那妳還跟他結婚?
A:其實不少條件好的人追求過我,我都拒絕,因為我對感情很忠貞,而且我爸認為我們交往很多年,總該結婚。
我媽擔心我婚後被打,在婚宴中臉很臭,我也完全沒喜悅,新婚之夜就後悔嫁他。他是處男,我是處女,兩個都不懂,很緊張,試不成,從此我開始守活寡。
Q:你們是無性夫妻?
A:我們有過幾次經驗,可是都不算真的做。他常對我動粗,我怎可能想跟他親熱?當然他會想要,但他碰我,我都痛到受不了,就傷心奔出門,飆車去找朋友。
那幾年他每天搞到半夜才回家,我們各過各的,鄰居都以為我單身。他媽愛炫耀媳婦是主播,卻常對他說我怎樣,他聽了就打我,好像他跟他媽是情人,我是菲傭。
我想離婚,我爸說:「妳是主播耶!外界會怎麼看妳?我怎麼跟親友交代?」我為了顧全丈夫和家人面子,只能忍。
Q:如何逃離婚姻?
A:結婚第2年,我媽得癌症,我離開新聞圈,照顧她兩年到她走。隔年我最親的外婆也走了。她們臨死前仍放心不下我,我愧疚至今,還夢見我媽問我為何那麼早出國? 

現在只想為自己活

有天我丈夫又打我,我受不了,說:「你不離,我就吞藥。」他嚇到,才找律師。簽字那刻我非常開心,問題是他又拖兩年才送出離婚協議書。他股票一堆卻說沒錢,我可憐他,只要他付3年贍養費,結果可憐的是我,要扛近千萬元房貸。
我為夢幻感情浪費20年青春,最後關心我的人都離開我,才發現堅持要的未必適合我。現在,我想為自己而活,希望走入戲劇圈,磨練演技。我仍渴望有個家,為心愛的人再度披上白紗,遺憾的是,我再也沒機會讓我媽幫我帶小孩。 

記者李宥樓採訪整理 

1美元買二手相機 裡面竟有過世23年親人照片


很多人相信,過世的親人會透過不同的途徑,讓家人感到他仍與大家同在。

美國一名13歲男童洛根(Addison Logan)在跳蚤市場以1美元(約台幣29.6元)買了一部古董拍立得相機(Polaroid),拿回家後卻發現,相機暗盒內裝著一張相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洛根的祖母一眼就認出,相片中的男子是她23年前開車打瞌睡死於車禍的兒子,也就是洛根的叔叔。

這張相片是洛根叔叔與高中女友的合照,應該是在他死前10年所攝,距今已有33年。洛根一家都認為非常不可思議,而祖母相信是兒子顯靈,希望與家人溝通,告訴大家他並沒有忘記家人,永遠與家人同在。
洛根(前)、祖母與買到的二手古董拍立得相機。翻攝網路
照片中的男子是洛根23年前車禍死亡的叔叔。翻攝網路

奉獻台灣43年 70歲修女返鄉


http://n.yam.com/tlt/society/201205/20120527916030.html

〔自由時報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奉獻台灣43年,70歲修女于麗珊(本名伊莎貝爾)今(27)日要回故鄉西班牙了!

天主教道明幼維園的小朋友不知道修女奶奶即將離開,天真可愛地圍著于奶奶嬉戲,于修女又是親親、又是抱抱,站在一旁的幼兒老師們早已紅了眼眶,頻頻拭淚,于修女灑脫地要她們不可以哭,「只要我心裡有妳們,妳們的心裡也有我,這樣就夠了。」

受于修女精神感召、長年擔任監獄教誨師的江淑燕,得知情同姊妹的伊莎貝爾要回故鄉,萬般不捨,教友們想為她籌辦感恩惜別會,但被伊莎貝爾拒絕。

于修女說,故鄉在西班牙奔牛節舉辦地帕普羅納(Pamplona),年輕時曾和兄長們騎機車繞過庇里牛斯山到法國,朋友們聽了都驚訝,直說「這是多麼瘋狂的事啊!」直到20歲時接觸修道院,她的人生出現重大改變。

于修女回憶,民國58年剛到屏東玫瑰道明修道院時,台灣人民生活並不富裕,幼稚園內很多孩子的父母繳不起學費,修道院必須更加節省用度,這些孩子們長大後都懂得回饋,台灣真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國度。

幼稚園老師梁道秀說,修女以前是位護士,曾在屏東市教會醫院幫忙,許多屏東市民都是于修女接生的,長大後知道于修女還在道明修道院,常來探望她,也把孩子送來道明幼稚園就讀,修女超愛小孩,總有辦法逗得孩子開心,只要修女一現身,小朋友都會大喊amigo(好朋友,西班牙語)。

20多年來,樂觀風趣的伊莎貝爾幫助不少更生人遠離毒害。吸毒4度進出看守所的麗莎(化名)是于修女最關心的女孩,每次被抓,于修女只有關懷沒有苛責,用愛來感化,麗莎終於成功戒除毒癮經營美容院,得知修女要回西班牙,難過得說不出話。

于修女說,西班牙和台灣都是她的家,趁著還可以為帕普羅納貢獻,所以晚年回故鄉。

道明修道院長陳幼表示,伊莎貝爾是天主派來的天使,現在西班牙修道院需要伊莎貝爾,她和院內同仁都給予衷心的祝福,希望修女退休後回台灣看看老朋友們。

從養生學角度看孔子:為何連遭不幸仍能安心治學 原文網址: 從養生學角度看孔子:為何連遭不幸仍能安心治學 | 專欄新聞 | 社交剪報 http://appnews.fanswong.com/?function=readnews&nid=167803&fbid=100000648337589&catid=1389#ixzz1w9q8Ekz4


《論語·述而》中有一條:“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據《孔子年譜》,這是西元前四百九十年(魯哀公五年)的事,那年孔子六十二歲。《孔子世家》也有說及,與《年譜》所記基本一致。

孔子一生,幾乎就沒有中斷過讀書做學問。“吾十而有五而志於學”,這是年輕的時候。“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已在魯定公六年,“陪臣執國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之後,那時孔子有四十七八歲了。他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差不多也在那個時候。週游列國十四年,被季康子派人請回魯國,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那時他已六十九歲,此後索性潛心做學問編“六經”去了。在中國古代,年過半百便是“老漢”,七十已在“古稀之年”,孔子稱得上是“活到老,學到老”了。

一般人讀書只為敲開“幸福之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盅粟”,或許就是最直觀的表述。一旦敲開了不同標準的“幸福之門”,也就要與書籍“拜拜”了。孔夫子卻並不全然如此。“吾十而有五而志於學”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想法不敢為他打保票,年近五十,“陪臣執國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既無關讀書做官,也就說不上是為“黃金屋”,為“顏如玉”,為“千盅粟”而讀書做學問了。至於“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之時,孔子辭去魯國的官職已有六年,即按年齡計,也算得上是“離退休幹部”了,那時他正在週游列國,栖栖遑遑到處奔走,以求有人慧眼識珠。在那樣困境中,仍能“憤而忘食,樂而忘憂”,可見已經習慣成自然。

但我以為,“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之後,依然能靜得下心來做學問,修“六經”,這是最不容易的。興致勃勃地返回魯國,很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復出”的希望終於落空,政治生涯由此終結,對於熱心於政治的孔子,這幾乎就是滅頂之災。而且,在此之後,致命的打擊又接踵而至:六十九歲時,他的兒子孔鯉去世,此為老年喪子,乃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七十歲時,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英年早逝,使他連呼“天喪予”,其悲痛程度不亞於喪子。諸如此類,足以摧毀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使人精神崩潰,陷於絕望。孔子卻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沉下心來做學問編六經的,其毅力確非尋常之人可以想像。

或許有人還會感到困惑:這是何苦來著?

人要能夠活得下去,需有三個條件,一為目標的牽引,老人也要有目標的,此所謂“老有所為”。人生沒有目標,猶如行屍走肉,活得沒有意義;二為情感的滋潤,包括親情、愛情、友情,缺乏這種滋潤,孤獨而且幹澀,活得沒有滋味;三為內力的支撐,這內力便是能夠自立於世的智力與體力。對於孔子來說,可以說是三條齊備:他在魯國辭職之後,週游列國十四年,可見有足夠的體力,而且思維清晰,這“內力的支撐”不成問題;他在困境之中,以至於落難之時,也始終都有弟子跟從相隨,師生之間,情深意切,這“情感的滋潤”也依然存在;最重要的是他始終沒有失去人生的目標,始終都有目標的牽引,其他二條,其實也是由這一條所決定的。

“修詩書禮樂”,本來就是他曾經做過而沒有做完的事,“孔子亦不求仕”,在他完全“退”下來之後,正好有時間來繼續這項工作,了卻這一心願。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做學問,修六經,又成了他為之“發憤忘食”的事,而且使他能夠從中得到快樂,以至“樂而忘憂”;這個人生的目標,也是精神的支柱,使他暮年的生命獲得意義,充滿亮色。

判斷一個人是年輕還是衰老,應有兩個維度。一是從生理上看,這是絕對的,年輪不可抗拒,也無法篡改。二是從心理上看,這是相對的。心態不好,整天無所事事,鬱鬱不歡的,往往未老先衰;人之心,有所牽掛,也便有所寄託。衰老,是因為放棄。“憤而忘食,樂以忘憂”,卻能使人“不知老之將至”。

即使從養生學的角度說,“不知老之將至”,亦是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

耶穌像滴水「神蹟」是水管漏水?印男挨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28/today-int4.htm

〔國際新聞中心/法新社孟買二十七日電〕印度天主教徒二十七日怒告一名男子觸犯褻瀆法,因為此人宣稱,孟買一尊耶穌被釘十字架像之所以會滴水,其實是馬桶管線滲漏導致,而非信徒所說的神蹟。該名男子大不敬的言詞引發宗教團體譁然,依褻瀆法提出控告,若罪名成立,最高可被判處三年徒刑。

信徒瘋取「聖水」

引發爭議的耶穌像位於孟買西部郊區,三月間,有人發現耶穌像的腳部會滴水,信徒間口耳相傳,吸引數千人蜂擁到此取「聖水」。不過,印度理性協會會長艾達馬露庫不以為然,實地勘察後發現,耶穌像之所以滴水,其實是因為馬桶排水管滲漏,飲用有安全之虞,萬萬不可取來喝,「這是販賣神蹟,最終都是為了賺錢或爭權」,「不要把黑暗時代帶回印度」。

迷信or神蹟 正反兩派舌戰

孟買的宗教團體也不甘示弱,反控艾達馬露庫在電視上散播「反天主教惡言」,決定提告。提告人之一是天主教基督教世俗論壇的執行長迪亞斯,他指控艾達馬露庫的言論「很明顯是刺耳的反天主教偏見」。他在寫給法新社的聲明中,否認滴水神像被稱神蹟,因為神蹟需要教會官方宣布才能正式成立,但他也駁斥艾達馬露庫的理論說,「說得通的可信解釋還是付之闕如」。

近年印度經濟迅速發展,但印度人迷信思想未除,不乏假宗教之名行騙者,現年五十六歲的艾達馬露庫因此以打擊迷信為己任。印度理性協會旨在以科學解釋對抗迷信,有十萬多名會員。過去三十年來,艾達馬露庫在印度四處揭發他認為的假神蹟,如今被信徒控告,艾達馬露庫趁機挑戰印度的褻瀆法,褻瀆法禁止「蓄意與惡意地藉侮辱宗教或宗教信仰,激怒任何階級虔誠之心」,根本就是違背言論自由。

一家三對巨乳太困擾 父上電視求援手術縮小


女性有著豐滿的胸部,或許樂於「挺胸」做人,但男人有巨乳,且一家三兄弟都有巨乳,恐怕就抬不起頭來。多明尼加有3個兄弟,因為天生基因異常,3人都罹患「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長出巨大的女性乳房,使他們在同學朋友間飽受欺凌及恥笑。

父親拉米雷茲(Ramirez)在電視台協助下,對大眾求援,終於有一間醫院老闆願意贊助,免費為3兄弟做手術切除乳房,並用藥物控制女性荷爾蒙,3人終於可以重新挺起男兒胸膛做人。

「巨乳三兄弟」分別只有17、12及11歲,從小就喪母,父親靠賣小吃維持生計,一直為缺錢替兒子動手術感懊惱。
男人胸部這麼大,真的很困擾。翻攝網路
三兄弟後來接受醫院贊助治療後,終於痊癒。翻攝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