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炫富「鈔票雨」!死者爸:葉少爺氣球藏10萬炸開送女友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4/44024.htm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22歲葉冠亨因為自己的無知酒後駕著賓士車撞死早起運動的婦人,而她的丈夫也因為悲傷過度導致心肌梗塞過世,就連同車的友人陳岡逸也因此喪命,死者的父親不滿葉家人過度寵溺葉冠亨導致悲劇發生,陳爸更爆料說,葉少爺之前為了替女友慶生,把10萬塊現金裝進氣球再炸開,製造鈔票從天飄落的「鈔票雨」景象,囂張的行徑讓人看不下去。
▼愛炫富的闊大少因為酒駕讓一名8歲少還頓時成孤兒。(圖/翻攝網路)
高雄市中華三路、光復一街口4月25日清晨發生死亡車禍,賓士車駕駛葉冠亨酒駕車禍釀成2死3傷,除了無辜遭撞死的李姓婦人之外,其實還有一名與葉男同車的友人陳岡逸送醫不治。
陳爸更說自己看不下去葉家人如此寵溺孩子,他爆料,葉少爺之前為了替女友慶生,把10萬塊現金裝進氣球再炸開,製造鈔票從天飄落的景象,非常囂張;葉少爺甚至再闖禍隔天就上臉書家正妹好友,誇張行徑令人傻眼。
據《中天新聞》報導,這名死者的父親陳爸出面控訴,家裡就這麼一個獨子,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就這樣走了。而且事發3天後葉爸爸才登門拜訪,但是完全沒有道歉也沒有表明自己的身分,直到旁人點醒,陳爸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葉少爺的父親不是叔叔。
▼葉少爺與母道歉何用?友人趕媒體:大家都交差了!
令陳爸最不滿的是,葉家人當初告訴他葉冠亨的傷勢也非常嚴重,甚至截肢的可能,但他透過鏡頭卻看到「葉少爺」還能談笑風生,更過分的是,自己的兒子火化,但葉家人完全沒派人前往致意,甚至連一句抱歉都沒有。
因酒駕害死路人、友人,並毀了一個美滿家庭的「葉少爺」葉冠亨,直到事發第九天終於在媒體前露面流淚道歉,葉母更對著鏡頭哭泣下跪,說會對死者家屬負起責任。葉冠亨坦承酒後駕車,但在做筆錄時,對警方表示「不知道酒駕是違法的」。


賓士男遭掀底! 遊港走路太累「買賓利代步」
http://www.nexttv.com.tw/vod/10214456?slug=news-rtn

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http://appnews.fanswong.com/?function=readnews&nid=156067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真人版「小當家」 熬出彩虹粥

http://mag.udn.com/mag/happy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79&f_SUB_ID=4706&f_ART_ID=387543

2012/05/04「彩虹粥」是動畫片《中華小當家》裡的一道料理,粥成五色,在卡通中有解毒的功效。如今在豆瓣網上,有兩個人真的將這道菜做出來,而且不只「彩虹粥」,他們各自都實踐了《中華小當家》裡的15道菜。
【世界日報/杭州3日電】
《中華小當家》裡的美食不再是傳說。 圖/擷自東方網
「彩虹粥」是動畫片《中華小當家》裡的一道料理,粥成五色,在卡通中有解毒的功效。如今在豆瓣網上,有兩個人真的將這道菜做出來,而且不只「彩虹粥」,他們各自都實踐了《中華小當家》裡的15道菜。錢江晚報報導,他們是「雨前羽街」和「蕭琦」,兩人皆為80後,雖然都不是廚師,卻都將做菜當作人生重要的精神寄託。
據報導,「雨前羽街」是豆瓣網上小有名氣的料理達人,他最近發表《小當家料理實驗性研究報告》系列,彩虹粥便是其中之一。許多網民表示,看圖就覺得好吃。更有人將他的日記轉載到日本的網站,日本網民也是好評如潮。
報導指出,「雨前羽街」曾在丹麥留學四年,在留學的日子裡,他走遍歐洲,見識許多新穎美味的異國珍饈,一股子「看到喜歡的料理就想把它複製下來」的衝動。
他今年初決定將《中華小當家》裡的菜付諸實踐。真的上陣後,他感到沒那麼簡單。「比如,之前很多人覺得最可行的『國士無雙麵』,實驗證明恰恰是最扯淡的!」
另外一名「小當家」蕭琦是1989年生於湖南的普通小伙,去年隻身一人到廣州畢業實習。
蕭琦說,他從小到大沒進過廚房,「我對燒菜確實不在行」,蕭琦說,「我只是想透過這件事更好地認識自己,或者說為下班後的生活找一個奔頭,不至於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屋子。」


科學研究 多曬太陽可防近視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20504/121271/

2012年05月04日17:36  
根據澳洲國立大學摩爾根主持的研究報告指出,東亞地區都市的中小學生近視率高達80%到90%,主要原因是太少到戶外曬太陽。

研究團隊表示,東亞學生高中畢業時,近視者比率高達全球之冠,不是基因問題,也不是因為讀書或寫作業太多,而是由於一個很單純的原因:缺乏陽光。

根據《聯合晚報》報導,醫學研究已證實,接觸陽光能刺激大腦分泌極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有一個重要功能是「預防眼軸變長」,眼軸變長,會扭曲進入眼睛的光的焦點。摩爾根說:「非常清楚,明亮的光線,有助於釋出能預防近視的多巴胺。」

這份研究刊登於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上。


科學研究發現,多曬太陽可防近視。

我要存到多少錢才能生小孩?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1392&t=20120504112509

撰文者:Buffettism (李柏鋒)

分享:
在還沒當爸爸之前,我其實並不是太確定養小孩長大概是需要哪些能力,不過俗話說,第一胎照書養,那就找些書來看吧。結果書裡面提的不能說沒有幫助,但大致上都是技巧或是知識性的補充,而比較少著墨在心態調適方面,對於評估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當爸爸或媽媽的條件,其實沒有談到多少。

所以,當時的我以為,經濟能力會是最主要的考量,其他的能力只要小孩報到之後再慢慢學就好了,例如抱小孩、包尿布、泡牛奶。不過隨著自己當了快四年的爸爸,加上自己周遭的朋友也陸續加入當爸爸、媽媽的行列,我才慢慢意識到,其實我把「把小孩養得好」和「養得起小孩」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了。

也就是說,經濟能力關係到的,的確是能不能養得起小孩。但是,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不代表能把小孩養得好;經濟能力不是那麼好,也不代表就不能把小孩養得好。關於養小孩這件事,經濟能力不應該是最主要的考量。但是很明顯,對自己的經濟能力缺乏自信,已經變成目前社會上大多數人不敢或不想生小孩的主要理由。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有很大差異,每個人的價值觀也都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有些事情換個角度想,將來或許就比較不會感嘆:早知道當時就…

Q:養一個小孩,生活中多很多要買的東西,很花錢。
A:理財上很常談到的一個觀念就是,「想要」和「需要」一定要區分清楚,如果一個人的消費永遠是以「想要」為前提,那麼就很容易過度消費,而無法把錢存起來。其實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養小孩的支出上。

對於小孩子來說,吃得飽、穿得暖,睡得好,可以每天過得健康、快樂和規律,沒有壓力也沒有煩惱,這都是一定要滿足的條件,也就是小孩子的「需要」。而要達到這個程度的要求,經濟上的要求並不會太高。

但小孩子其實並不會有太多的「想要」,因此「想要」主要是來自於父母的期盼,例如想要自己的小孩可以從小就讀全美語的幼稚園,想要自己的小孩都穿可愛漂亮的新衣服,最好還是名牌貨,而不要都只是恩典牌。又例如其實圖書館都有的繪本,還是想要自己買一整套擺在家裡,連同可愛的兒童書櫃也很想要買回家。

真的養過小孩後發現,「養得起小孩」的經濟要求並不會很高,尤其如果家中有人能夠托育,大概只剩奶粉、尿布、衣物和預防針這些比較大筆的支出而已,加一加也只是數千元。但是如果包含了想要,則很有可能連六位數的月收入都覺得不太夠用了。

但是要「把小孩養得好」,可就不容易了。

Q:現代社會競爭那麼激烈,如果我不買很多益智玩具或故事書,小孩會輸在起跑點。
A:三歲之前的小孩,可能是由家人或保母照顧,三歲以後才會選一間幼稚園開始就讀,因此出生前三年,小孩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陪伴。但是對很多人來說,賺錢給小孩用好像比較簡單,花時間陪小孩卻難多了。

沒有辦法花時間陪小孩,就算經濟能力足夠,也未必能當個合格的父母。這裡講的並不是不知道怎麼逗小孩、不會講故事給小孩聽之類的個人能力,而是心態。

有些父母也許收入很高,但是卻將小孩24小時都交由保母照顧,只有週末才把小孩接回家。或許這樣的父母在經濟能力上被認為是「夠格」養小孩的,但是在陪伴小孩或照顧小孩的責任心上,卻未必是合格的。

通常父母「想要」給小孩的,遠比小孩真正「需要」的還多。但是卻通常忘記了父母最重要的付出,並不是金錢,而是時間。有沒有做好準備,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從願意花多少時間陪伴小孩來看,比願意花多少金錢還要明確。

買下一整個書櫃的繪本,這是花錢就辦得到的事情,但是對小孩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每個禮拜去圖書館借兩三本繪本,回家花時間和小孩一起閱讀,這才是更重要的付出。當然,買得起也願意花時間,那是最棒的。

Q:我不是不想生,只是想等到經濟充裕點再來生小孩?
A:我的朋友曾經有過一段有趣的對話。結婚了幾年的妻子對丈夫說,我們生個小孩好不好?丈夫很為難的說:「可是我們現在的收入不多,可能養不起小孩。」而妻子則說:「哼!你和我結婚的時候,你就沒擔心過養不起我們兩個?」

許多人都一直想等經濟充裕一點再生小孩,但到底要達到什麼標準才夠呢?通常一眨眼就四、五年過去了,錢未必有存到,但是年齡卻開始拉警報,女生到了34歲,就進入風險逐漸增加的高齡產婦階段。年紀到了,有時候不是想生小孩,就可以很順利懷孕。

如果有個女孩子大學畢業就生小孩,可能會被多數人認為很早,但是其實並不是她太早生,而是大家都太晚生了。越晚生小孩,無論小孩或媽媽的健康風險就會越高,父母照顧小孩的體力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只是大家都覺得太年輕、剛出社會,應該多存一點錢,多拼一點事業,然後就錯過最黃金的生育年齡了。

就拿我和我國中同學來比較好了。我同學二十歲結婚,現在小孩上國中了,三十幾歲的他正好在最巔峰的時候,衝刺著自己的事業,小孩則努力著自己的課業和興趣,一家人都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而我三十歲才生小孩,也同樣在拼事業的最關鍵時刻,但是體力已經逐漸下滑,小孩感冒發燒,熬夜照顧的隔天自己也昏昏沉沉,不像是二十幾歲熬夜幾天都沒關係。更難過的是,有時候還會面臨到底要拼事業還是陪小孩的痛苦抉擇。

再過個幾年,當我們四十幾歲的時候,我同學小孩已經大學畢業了,所有的收入可以為自己將來的退休做規劃,但是這時候的我,小孩正要進去教育花費最高的階段,如果收入不是遠高於生活支出,就得等到五十幾歲才能開始為自己打算,但那時候離退休已經很近了。

而另外一個月光族的朋友,也很想生小孩,但是卻總是存不到錢。後來才發現,他的手機都是最新款,通話費每個月好幾千,每兩三天就吃一頓大餐,我就跟他說:「生小孩以後,你也沒那麼多時間在外面玩了,每個月少吃兩頓大餐,就夠小孩奶粉錢,電話少講一點,省下來的通話費就夠買尿布,而手機別那麼常換,小孩的治裝費也有了。」

如果真的想生小孩,那麼「錢不夠」這個藉口的確很好用,但卻不見得符合實際的情況。

最後,再引用一句俗話:孩子帶財。這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生了小孩,的確帶會給父母動力,為了小孩,錢會努力存,工作會努力打拼。事實上,生小孩反而是改變自己生活型態的一個大好機會。

若你已經做好了當父母的心理準備,真的願意花時間陪小孩成長,那就早點生吧!其實日子過得去就好,不一定要強求經濟能力要好到某一個水準,因為通常都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錢卻沒有存到多少。

當信任瓦解, 社會也就崩潰




這真的是值得深思的一篇好文

楊蕙如幾年前與信用卡公司鬥智大勝,獲得社會某些人士的稱許,各媒體也封她為「卡神」。楊蕙如最近開了一家網路顧問公司,並頻頻上媒體打知名度。
筆者認為,一個是非不分、道德低落的社會,才會把類似楊蕙如的行為,視為英雄之舉。

在美國,你去商店買東西,事後不論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貨還錢。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灣人和更多的大陸人)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就去「買」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後,再去退錢。

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康的事:買貴了,可退差價。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顏色較齊全的時候,把貨品買回來,等到大減價的時候,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
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洋洋得意,還到處宣揚自己的聰明,甚至納悶為何眾多的別人那麼「愚蠢」,不會利用這個「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把挑撥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價值錯亂了。

從卡神,筆者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許多股友在討論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強調的:他非常重視一家公司CEO的誠信,不夠正派的公司他絕不考慮。
今天你會鑽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權了,就會去修改法律,讓自己的違法變合法。這幾年來,我們看了太多這種例子了。

一個像楊蕙如這種心態的人,在記者會上還以稱讚現任雇主的方式,貶損曾拒絕錄用她的人,就不會讓人太奇怪了。


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
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
「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用,因為是借來的,請儘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
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
店員一聲不吭,錢全數奉還。
親戚得意地對我說:
「美國的商店,兩週內都可憑發票退貨,所以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
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這麼大,他們竟然都不知道!」

隔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車,所以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
「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
「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掉,不就解決了?」

幾天後,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
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
「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
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京,沒停車位卻買車,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
上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

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

也因此,他們可以容忍政客做錯事,卻不容許政客說謊。


台灣呢?
我們則是「假到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虛虛實實,整個社會是在「懷疑」的基礎上運作。
但即使已是防弊重於興利,結果還是「敢的拿去」。

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神」那一邊。
「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想法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行為又可擴及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

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
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確認乘客有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
這是我們的習慣想法,總是想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
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
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

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
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義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
到時候罰款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
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 10 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
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
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
「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 5 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 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周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 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 您了解了這道理。

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記得﹕
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
堅持才能天長地久。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看完後您作何感想?希望把它傳給您的好朋友,一起推廣互相信任的信念。

由整個社會風氣構成的現象..顯示教育徹底的失敗



     出處: 中國時報獨立評論 莊佩璋  2006.01.18

從十萬訂單看到台灣人的悲哀,請站高一點的角度吧!
前幾天DELL的網頁標示價格錯誤,19吋的螢幕標價僅約台幣 500元,因此,引發一群貪心的人見獵心喜,明知是系統出錯了
錯誤卻還奔想走告相互下單,希望能因有下單而獲得DELL事後的賠償,甚至還有人一口氣下訂 200台,整個事件的下標金額
將近 4.6億。而下單的心態還分兩派,一派是硬要 DELL出每台500元的貨,另一派則等看好戲或者有甜頭可分著吃。
這件事,在各討論區中鬧的沸沸揚揚。雖然是 DELL出錯在先,但由此事件,也看見了台灣人「吃相難看」的一面,試問,如
果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別的國家,他們會如此的瘋狂搶購嗎?從這次事件,不只單單只顯示戴爾的出錯,也顯示出一部份台灣人貪心的嘴臉。

當信任瓦解,社會也就崩潰
在美國,你去商店買東西,事後不論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貨還錢。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灣人和大陸人)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就去「買」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後,再去退錢。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康的事:買貴了,可退差價。
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顏色較齊全的時候,把貨品買回來,等到大減價的時候,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

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洋洋得意,還到處宣揚自己的聰明,甚至納悶為何眾多的別人那麼「愚蠢」,不會利用這個「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把挑撥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價值錯亂了。

從卡神,筆者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許多股友在討論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強調的:他非常重視一家公司CEO的誠信,不夠正派的公司他絕不考慮。
今天你會鑽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權了,就會去修改法律,讓自己的違法變合法。這幾年來,我們看了太多這種例子了。

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用,因為是借來的,請儘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店員一聲不吭,錢全數奉還。親戚得意地對我說:「美國的商店,30天內都可憑發票退貨,所以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這麼大,他們竟然都不知道!」
隔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車,所以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掉,不就解決了?」
幾天後,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京,沒停車位卻買車,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
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
也因此,他們可以容忍政客做錯事,卻不容許政客說謊。台灣呢?我們則是「假到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虛虛實實,整個社會是在「懷疑」的基礎上運作。但即使已是防弊重於興利,結果還是「敢的拿去」。

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神」那一邊。「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想法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行為又可擴及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

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確認乘客有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這是我們的習慣想法,總是想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義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到時候罰款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  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
「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5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周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  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您了解了這道理。

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記得﹕
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
堅持才能天長地久。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食物掉地3秒 撿來吃仍安全無虞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504/121264


2012年05月04日16:21

一般人認為食物掉地後會變得很髒,不能撿來吃,但是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最新研究發現,食物掉地3秒之內,撿起來食用仍然安全無虞。

研究團隊針對5種食物進行實驗,包括果醬麵包、熟通心麵、火腿、餅乾、水果乾,每種食物皆接受掉地3秒、5秒、10秒的考驗。實驗結果發現,掉地3秒內,5種食物的細菌量皆沒有增加。但是進入到掉地5秒階段,水果乾和通心粉已經產生相當多的細菌,掉地10秒時5種食物皆產生細菌,但以火腿的細菌數最少,研究團隊分析可能是因為火腿經過大量的鹽分醃漬,致使它不容易腐敗。

但食物掉地3秒仍可食用的前提是,你家地板必須常保持清潔,家裡拖把頭必須每3個月更換一次。
研究發現,食物掉地3秒仍食用,安全無虞。

水蜜桃護士?血汗爭議 醫院反批:新生代護士工作態度差


http://tw.news.yahoo.com/%E6%B0%B4%E8%9C%9C%E6%A1%83%E8%AD%B7%E5%A3%AB-%E8%A1%80%E6%B1%97%E7%88%AD%E8%AD%B0-%E9%86%AB%E9%99%A2%E5%8F%8D%E6%89%B9-%E6%96%B0%E7%94%9F%E4%BB%A3%E8%AD%B7%E5%A3%AB%E5%B7%A5%E4%BD%9C%E6%85%8B%E5%BA%A6%E5%B7%AE-061924323.html

NOWnews – 2012年5月4日 下午2:19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大鬧護士荒,部分護理人員跳出來控訴「血汗醫院」剝削是主因,但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愛仁醫院院長謝武吉認為,護理人員也該反躬自省,因為醫院也有不少「草莓護士」、「水蜜桃護士」充斥,一壓就爛,工作態度差,一碰到醫院評鑑瑣事多就嚷著走人。但護理人員強調,醫院跟健保制度才是禍首。

衛生署今(4)天舉辦「護理人力發展政策研討會」,邀請各方團體、專家及代表與會,針對解決護理制度與人力問題,集思廣益,沒想到,再一次曝露醫院代表、護理人員彼此間的心結。
謝武吉表示,護理人員不是弱勢,其實掌握了強勢的發言權,但在控訴「血汗醫院」壓榨、剝削之際,也應該檢討本身的工作態度,他形容,七年級護士是草莓族,八年級護士更「嬌貴」好比水蜜桃,醫院根本叫不動,也是留不住人的原因之一。

之前就有醫院向謝武吉抱怨,有新生代護士在醫院評鑑之前,最忙碌的時期,硬是丟下工作,堅持要向院方請假,理由只是跟朋友約好了出國玩。
謝武吉批評,年輕護士吃不了苦,很多人剛進醫院才沒多久,滿腦子已經想著要轉換跑道,考空姐、當美容師、房屋仲介,但最多護士搶著轉到醫美診所,心中盤算的,無非是工作輕鬆,可以每天穿的美美的,甚至還可以免費接受微整形。

不否認國內護理人員的待遇、工作環境,到了該改革的時候,但謝武吉同樣認為醫院也被嚴重污名化,所以現在他都建議醫院,碰到工作態度太差的草莓護士、水蜜桃護士時,應該主動向勞工局提出申訴,才能夠導正職場倫理及工作態度。
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萬芳醫院副院長高靖秋則表示,健保給付不足,讓醫院人事成本有了藉口,不補足人力甚至遇缺不補,護理人員負荷過重,受不了才爆發大批離職潮,問題環環相扣,醫院跟健保都該檢討,唯有提高護理人員的薪資,並降低照護負荷,白班1人照護7人以下、大夜班13人以下,才有可能解決護士荒問題。

失聯15年兒與母臉書相認 竟遭母性侵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504/121255

2012年05月04日16:05

美國北加州一名32歲婦人阿肯森(Mistie Atkinson),去年在臉書(Facebook)上與失聯15年的16歲兒相認,隨後阿肯森與兒相約於一間旅館房間見面,進而與兒子發生性關係。阿肯森還將性侵時拍下的照片,以及她的裸照,利用手機簡訊回傳給16歲的兒子。

警方獲報後隨即將阿肯森逮捕,阿肯森恐面臨5年以上刑期,本月10日當地法院將開庭審理。
阿肯森在臉書上與失聯15年的兒子相認,竟性侵兒子。

愛吃肉或愛吃素 專家:視基因決定


http://tw.news.yahoo.com/%E6%84%9B%E5%90%83%E8%82%89%E6%88%96%E6%84%9B%E5%90%83%E7%B4%A0-%E5%B0%88%E5%AE%B6-%E8%A6%96%E5%9F%BA%E5%9B%A0%E6%B1%BA%E5%AE%9A-070900293.html

作者: 魏敦華 | 台灣醒報 – 2012年5月3日 下午3:09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綜合報導】愛吃肉或愛吃素,可能是由基因所決定。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於食物的選擇,會依照食物的味道而有所區別,影響的主要原因是有一組特別的基因,能夠幫助我們辨別肉類食品中的雄稀酮,即該動物的荷爾蒙。某些動物的荷爾蒙較刺鼻,故擁有這種基因的人通常不會喜歡吃肉。

研究人員指出,全球約七成人口都有這種基因,其中又分為擁有一組跟兩組的兩類人。擁有兩組的人被視為擁有敏感性嗅覺,豬肉裡的雄稀酮對他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刺鼻,甚至有人形容像是尿騷味般難聞。

而擁有一組的人雖然查覺有味道,但不會覺得難以忍受,反而會有甘甜的認知。另外,沒有此種基因的人則無法察覺肉裡的雄稀酮,完全不被影響。非道德性影響的素食主義者,或是餐餐大魚大肉的人皆適用於此標準。

專家同時也表示,基因雖然重要,但也不是完全的指標,「因為沒有此種基因的人如果每天聞到雄稀酮長達三個禮拜,他們也會獲得察覺此味道的能力。但無論如何,與適應味道後的經驗相比,基因還是具有關鍵性。」

據了解,畜牧業在養殖食用動物時,會透過閹割或是飼料控制來降低雄性動物的荷爾蒙味道。

Hark: 讓名言錦句原音重現的所在

http://www.inside.com.tw/2012/05/03/hark

正面思考的威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ineprint.php?id=22930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4 期
作者:鄭呈皇

 
一項權威的心理學研究顯示,正面思考的人,不論薪資與健康,都比負面思考的人來得好,在這個挫折叢生的年代,你必須學會正面思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今年九月份,全世界將出現第一所教導學生如何「正面思考」(positive thinking)的高中——英國的威靈頓公學(Wellington College)。

這所貴族學校,成立於一八五三年,位於英國的蘇格蘭鄉間,占地四百英畝,是英國第一高升學率的私立寄宿學校,校友包括瑪麗皇后的弟弟、動物農莊作者喬治‧歐威爾、英國詩人艾瓦特、香港前港督葛量洪爵士等名人。

下學期開始,該校全校八百名穿著藍色開領毛衣、白色襯衫制服的學生,每週將由劍橋大學教授親授「幸福課程」,學習如何利用正面思考,獲得幸福與快樂。

該校校長曾在哈佛大學開課教導「正向心理學」,有感於現在環境過於複雜與競爭,學生畢業後不知如何處理挫折,容易成為負面的人。因此,「現在學校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學生成為開心有安全感的年輕人,這比講授教育部規定的課還重要,」他說。

威靈頓公學這個消息公布後,立刻引起了《TIME》、BBC等國際媒體報導。

二十一世紀新顯學: 
第一堂「正面思考」學校課程問世

不止威靈頓,去年,英國劍橋大學也首度成立正面思考研究中心。而在美國,擁有百年歷史的哈佛大學,也於去年首度開設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課程,今年該門課程選修學生不僅較第一年成長近三倍,還遠高於第二名的經濟學原理。

「正向心理學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原因在於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外在環境越來越差。」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一語道破。

對抗挫折,已成為全球最熱的議題。西元二○○○年,「正向心理學」被首度提出,它顛覆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點出「正面思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短短六年內,相關期刊論文超過兩萬篇,心理學「第四次改革運動」正式揭幕,並在全球的學界、教育界、企業界掀起一股熱潮。 何謂正面思考?它指的是,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反之,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而責怪自己、環境,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

例如,趕不上公車時,負面思考者的第一反應是「為何我會這麼慢到」、「公車為何開這麼快」,怪罪自己或環境,做出「那不去上班了」的決定。然正面思考的人卻思索,「那現在該找替代方案例如坐計程車」、「或者告訴對方自己會晚點到」,繼續完成計畫。

定義:
受挫會力圖解決問題,找方法迎戰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也是首度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發表了一份長期研究。他從美國大都會人壽的一萬五千名員工中,篩選出一千一百名做為觀察對象,對其進行五年長期追蹤後發現: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比負面思考的人高出八八%,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三倍。正面思考之威力可見一斑。

《帶衰老鼠死得快》一書中也提到,越多挫折不是壞事,從中保持正面思考的人,反而能在未來職場人生裡越成功。書上舉出林肯、華特‧迪士尼等二十一個不同領域、全球知名的「不敗達人」(見插圖),他們共同際遇都是越挫越勇、越衰越成功。

資誠會計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就因正面思考熬過職場上最大一次挫敗。一九九五年八月初晚上,身為國票簽證會計師的他正與人聚餐,有人急忙跑來跟他說:「你的國票出事了。」

他立刻回家打開電視,「台灣金融史上大金額的基層員工舞弊案,虧空一百零二億元」,斗大標題出現,「完蛋了,我會不會因此被扯入,甚至被關。」「這樣下去,我家人、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不就全毀了……。」他倒吸一口氣,關掉電視,走進書房,開始思考。 一個聲音慢慢浮現,「我應該冷靜思考事情的本質,解決問題。」他告訴自己不要驚慌,回想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在書房裡,他思索自己在這件事情的位置是否構成違法,將疑慮點一一拿筆寫下來,如果負面情緒出現時,他就告訴自己不要去想。

他利用一天把事情想透,確認「自己沒有做錯」後,他開始思索策略。他第一步就是跑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把架上所有關於商業法、會計法等一、二十本全部抱回家,從第一頁開始研究;然後甚至自己預先寫好每日新聞稿,一旦有人抹黑他,可以立刻澄清。

就這樣,他在書房裡一星期,將整個案情梳理一遍,期間一如往常上班,最後平安度過,更因沉著冷靜面對事情贏得掌聲。

然而,你會問正面思考有什麼難?事實上,正面思考不容易。

現況:
受挫時正面思考者不到一成

從心理學實證方面,「激勵理論」的學者寇菲(Cofer)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一○%。

而在醫學上,一個人性格樂觀或悲觀,五成因素來自遺傳,甚至包含體質。一般來說,樂觀者的思考路徑比較問題解決導向,容易正面思考;悲觀者則較易淪為負面思考,尤其若不自知形成思考慣性,負面思考程度將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憂鬱症。

對於負面思考的人,「越來越多的實證顯示,不論是兒童、集中營的倖存者,或是東山再起的公司,正面思考的復原力是可以學習的,」《哈佛商業評論》指出。

進化:
不斷練習改變思路,能強化正向能量

其中,主要的關鍵在於,更改自己的「負面腳本」,透過臨床心理學常用的ABCDE原則,將負面人生轉為正面向日葵。 負面思考的人,都會從不愉快的事件(adversity)中感受到「無助」,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況,因此形成負面腳本的信仰(belief)。他們認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到最後都會壞的後果(consequence),久而久之,他就失去對事件的理性判斷,而用負面腳本做成負面決策。

但這時候,只要在思考路徑裡加入兩個步驟,分別是反駁(disputation)與激勵(energizing),就可以將負面轉成正面思考。反駁意指,對自己預設的負面腳本、負面決策進行反駁;激勵則指,強化自己轉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量。

例如前例公車開走,我因怪罪自己,索性不去上班,這時對於負面情緒就要提出反駁(心裡的另一個聲音),提醒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應該要想別的方法,例如坐計程車。最後,還要鼓勵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透過不斷練習,就能在遇到挫折時,將負面思考轉向正面感激。

由負轉正,這件事難度很高。《哈佛商業評論》在「如何激發復原力?」一文中就點出,正面思考能力強的人,有三種特質:一、能夠坦然面對現實,二、擁有深信「生命有其意義」價值觀,三、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

而天生不具上述特質的人,就需要不斷的演練ABCDE法則,將其內化為習慣,這需要紀律、友人與親人的鼓勵。而一切演練的動力,都源自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

只要善用正面思考法,哈佛醫學院一項為期六十年的研究計畫中就發現,人們的正面思考能量會隨著人生歷練而提升。例如,原本只有五十分的正面能量,若遇到七十分的挫折時,人們可能會轉成負面思考,一蹶不振。但透過不斷練習,正面能量就可能變成七十分,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然而,這裡有個迷思亟需被打破:「樂觀者就是正面思考,悲觀者則是負面思考,而且正面思考是無法學習的。」

迷思:
樂觀不等於正面思考,悲觀也能成功

事實上,樂觀者若樂觀過度,凡事以為天絕對不會塌下來,「根本不去解決問題,這也屬於負面思考,」精神醫師江漢光解釋。換言之,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以致不去解決問題,都是負面思考。 但悲觀者,就一定會被挫折擊敗、無法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若你悲觀,卻擁有解決問題的企圖心與方法,你就是正面思考者,或是所謂「防衛型的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他們雖然不同於樂觀的人,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表現,而其與悲觀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力。

「一個企業需要樂觀者,同樣的也需要悲觀者,」塞利格曼指出,像業務、行銷創意人員最好是樂觀特質擔任,但財務長、研發人員最好是稍微悲觀的人來擔任較好。

事實上,不止學界,連企業界也開始重視正面思考,他們希望工作的員工都能學當「向日葵」。

隨著企業科層組織規模急速擴增,培養正面思考的解決能力更顯重要。

趨勢科技亞太區個人消費產品事業群總經理丘立全認為,組織急速擴張,越來越多員工因為不懂正面思考解決問題,只會把問題丟給主管或同事,最後變成主管與員工花大部分的時間在丟問題,而非處理問題,造成績效下降。

去年,趨勢科技全球主管就在台北閉關,進行「丟monkey(猴子)」的教育訓練。丘立全解釋:「在職場工作,每天遭遇的困難一定比快樂多,」這些困難就象徵著猴子,「唯有幫員工往正面思考,丟掉猴子,才能讓組織往上成長。」

丘立全說,過去員工遇到困難,總立刻向他求助,而他通常二話不說開始解題,「但這樣並不能幫助員工自行解決問題」,反而讓員工養成遇事推託不處理的負面想法。

現在,他先請員工自己思考,究竟困難的地方何在?讓員工學習自己分析各種解決方法。「透過這樣的訓練,過去每天會一直丟猴子過來的員工,現在則慢慢減少。即使有再丟過來,也是思考過後依舊無法解決的猴子。」丘立全笑說。 人生最大的禮物:
透過挫折洗禮,能讓人更成熟

七月九日,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發表了一篇文章:「代間的省思——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文中對於人生的挫折,與如何用正面思考處理挫折,有著精闢的見解,茲摘錄如下(編按:全文請參閱《商業周刊》網站):

「挫折,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希望大家畢業之後,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因為只有逆境,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

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應邀到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說:「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個希望,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我沒有看到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我看到的是失敗的人。為什麼?因為我艾利森,世界第二個有錢的人,是大學的退學生,而你們不是。」他接下來說,「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一有錢的人,他也是個退學生,你們不是,還有一個人叫做艾倫(Paul Allen),是比爾‧蓋茲合夥人,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他也是一個休學生,你們不是。」

兩年多前,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打擊。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三十億的款項。那件當時痛心至極的災難,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透過那次事件,我有機會更深層的認識人性、反省自己,更深層的思考人生意義,經歷那樣的挫折,會讓自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

「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陳長文說。的確,不管在職場、或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通過每次挫折的洗禮,才能更成熟。而不被擊倒的背後,根源於正面思考的力量。 *你是樂觀的人嗎?——樂觀量表(LOT-R)

請回答下列問題:

A.極同意 B.同意 C.普通 D.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許多時候,我都會預期最好的狀況。

2)對我來說,隨時放輕鬆很容易。

3)如果我認為我會把事情搞砸,就真的會發生。

4)對於我的未來,我總是相當樂觀。

5)我很喜歡與朋友相處。

6)保持工作忙碌,對我非常重要。

7)很少有事情是照著我期待的方向走。

8)我不太容易感到不安。

9)我幾乎不期待好事會發生在我頭上。

10)生活中,我感覺自己好事情總是比壞事情發生多。

計分規則:

1)第1、4、10題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E=5分

2)第3、7、9題 A=5分 B=4分 C=3分 D=2分 E=1分

3)第2、5、6、8題不計分,以剩下6題計分,總分在6至30分間

評量結果:

6分為極度樂觀、7-18 分為樂觀、19-29分為悲觀、30分為極度悲觀

如果你是極度樂觀與極度悲觀者:需要立刻學習正面思考

如果你是樂觀者:有好的正面思考基礎,但還需要不斷強化正面思考

如果你是悲觀者:透過正面思考訓練,避免陷入極度悲觀

(問卷設計:學者Scheier, Carver, & Bridge 整理:鄭呈皇)

用「念力」操控電腦 華裔女夢想成真


http://tw.news.yahoo.com/%E7%94%A8-%E5%BF%B5%E5%8A%9B-%E6%93%8D%E6%8E%A7%E9%9B%BB%E8%85%A6-%E8%8F%AF%E8%A3%94%E5%A5%B3%E5%A4%A2%E6%83%B3%E6%88%90%E7%9C%9F-143338510.html

TVBS – 2012年5月3日 下午10:33
科幻電影裡面,人們不需要動手,就可以操控電腦,用「念力」來操控一切,再也不是超現實的憑空幻想了,科學家研究出一種「腦介面設備」,透過這套設備,可以讓我們用腦波,像是心電感應一樣,來隔空操作物體。

譚麗是32歲的華裔澳洲女孩,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媒體爭相報導的成功企業家,大家叫她夢想家,因為她花了10年,研究出這種革命性的耳機,戴上它光用想的就可以控制電腦。
夢想家譚麗:「小時候我夢想能用念力控制,並且移動物體,不過那只是小時候的幻想。」
但現在幻想成真了,譚麗和她的團隊,發展出第一台出現在市面上的「腦介面設備」。譚麗:「在某種程度上,有點像心電感應,能正確運作的話,的確有這種感覺。」
這實在是太超現實了,但研發的過程可不輕鬆,他們先把腦波分解成好幾千個部分,並且要過濾掉一大堆無用的雜音。記者:「想像把一個麥克風,放進一個擠滿人的體育場裡,然後只挑出一兩段,在觀眾席上的對話,就差不多這麼困難。」

經過重重挑戰,他們終於設計出這種耳機,原本這是用來當作創新的研究工具,但卻意外開發了這群使用者。譚麗:「你現在看到的是一個簡單的虛擬化身,它會反映出你臉上的表情,耳機所蒐集到的訊息,會被區分成30種心理狀態。」

使用者的情緒表情以及動作,都會被一一紀錄以及儲存下來,現在譚麗要記者專心用想的,把螢幕上的方塊給抬起來。譚麗:「你已經想過要抬起它,我們儲存了這種腦波模式,現在方塊已經預備好了,你可以開始試試看。」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磚塊隨著意念真的被抬起來了。譚麗:「你試試維持住抬起它的想法。」記者:「好。」譚麗:「好棒,她好厲害,念力很強。」記者:「掉下來了,那方塊愈來愈重。」譚麗:「要不要試試看讓它消失。」記者:「當然好。」
其實這個設備並非真的有讀心術,它只是能夠找到,大腦裡頭所製造出來電子訊號模式,不用手光靠想的,就可以操控螢幕。

科學家狄恩卡門:「現在這耳機在遊戲玩家中,大受歡迎,而譚麗也和電腦開發商合作,研發這組耳機的其他用途,未來幾年,這種科技可能會革新我們的一切,從我們的溝通方式,到往來世界各地的方式都會有所改變。」

如果可以用意念,就可以控制家裡的電器開關,或者是打電話,未來世界也許就和科幻小說裡的情況,相去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