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誰在螢閃閃的地方等你 會發光的植物即將問世




http://technews.tw/2013/04/30/glowing_plants_kickstarter/

作者 


043001
影史票房冠軍《阿凡達》除了以3D電影為最大的噱頭外,更在影片中加入許多奇幻炫目的場景,向她的觀眾展現未來的世界樣貌,並淋漓盡致地分述科技的殘敗與野性的希望。絕大多數的場景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中,沒有機會經驗到,但其中一幕當男主角在「螢閃閃」的潘朵拉星球中,被許多如發光水母一樣的「希望樹」種子包圍,如此交疊著現實與虛幻的場景,在不久的未來,有機會在人類的眼前實現。

永續生物發光術
群募網站KICKSTARTER日前發布一個計畫「Glowing Plants: Natural Lighting with no Electricity」,也就是培養會自然發光的植物,為永續生物發光術的發展踏出第一步。發起者Antony Evans提到人類很多不永續的生活方式,可以靠仿效生物的生存特性來改善,而他所推出的Glowing Plants計畫,除了希望在未來能切切實實的應用於生活中,更能激發出更多解決不永續問題的生物工程。
04300102
圖片來源:KICKSTARTER

此計畫包含幾個步驟,首先研究團隊必須使用基因編碼器軟體,設計出可讓生物發光的DNA序列,接著用KICKSTARTER所募集到的資金,列印出可植入阿拉伯草(Arabidopsis)、一種小型開花植物的DNA。由於DNA不能直接導入植物細胞中,必須藉由一種土壤桿菌當中間傳遞者,也就是先將DNA植入此細菌中,然後再將細菌放置於裝有植物種子的溶液中。細菌藉由「感染」的方式,將DNA導入種子的細胞核中,接下來就等它成長。
Glowing Plants的資金募集時間到6/7,目標為65,000美元(目前已募集到的金額為165,912美元)。他們在網路上推出許多贊助方案,最低贊助額度是40美元,可以得到已導入DNA的阿拉伯草種子。
 04300103
圖片來源:KICKSTARTER

未來的期待
這個計畫在網路上獲得許多迴響,也為未來照明技術帶來另一番想像空間:在漆黑的道路上,路燈不再是必需品,只需要在路邊種植發光植物,省去裝設與維護的成本;而PUB中五顏六色的霓彩燈光,則被各式各樣發光植物所取代,但要小心的是因為植物在夜間行呼吸作用,店裡的空氣可能不會太清新。
而在省能減碳、永續環保等能吸引到社會關注的大招牌下,另外一方面也得思考這個基改植物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會不會因管制不善,植物快速生長蔓延而導致類似外來種擠壓到本土種生存空間的效應,或是像之前發生的案例,植物為了抗病蟲害而植入相關的基因,其花粉卻影響到昆蟲的生長,另外對趨光性昆蟲行為模式的影響,也是必須列入考慮的重點。
發光植物的研究起頭甚早,1986年科學家就已製造出第一個發光植物,但需要外加螢光素。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合成生物學知識與基因體編譯技術越發成熟,人類也越接近那只存在於電影場景中的異象世界。而對於這個1.0版的發光植物,我們能有什麼期待呢?研究團隊表示,希望它能在夜間被看見,但目前可能還無法取代家裡的電燈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