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LIFE/X1/6893098.shtml#ixzz1m2iyGe5S
【聯合報╱盧蘇偉(親子作家)】 2012.02.11 02:48 am
仁豪三十出頭,從國外拿到博士學位後,在一所私立大學短暫工作一陣子,離職後窩在家裡,已經好幾年沒再做任何的工作。最近,他的情緒反覆無常,只要父母不順他的心,就大吼大叫,和父親關係特別惡劣,只要爸爸一提到工作的事,他就會失控的口出惡言。媽媽十分無奈,四處求助,希望誰可以幫幫仁豪,給他一份工作,讓他能像一般人正常的生活。
這真是很無奈,成年的孩子沒有工作,窩在家裡給父母養,要養到什麼時候呢?在這個社會,類似這樣的家庭愈來愈多。我的建議是,不要等孩子成年不工作,整天宅在家裡,才急切的想找專家協助,專家能幫得上忙的地方很有限,最好是孩子尚未成年,父母就要把手慢慢鬆開,把注意孩子學業成績的眼光,轉移到孩子的生活能力培養。
這個社會學歷的重要性愈來愈低,有博碩士文憑早已不是就業的踏腳石,高學歷低成就已是社會的常態。我們一定要調整觀念,博碩士不一定要進大學教書或做什麼研究,工作也未必要高薪才能做,高學歷也可以過很平凡的生活,先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即使是勞力或計時工也無妨。最重要的,要給孩子獨立生活、為自己付出和努力的空間,若繼續保護和照顧孩子,孩子就會延緩成熟和幼齡化。
現實的社會是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報酬。社會要的是一個有能力,為別人服務的人,不是要一個有高學歷的人。我們必須從過去的價值迷思中及早覺醒,否則這個社會將有愈來愈多,只有學歷而沒有生活能力的宅男宅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