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研究:冬季睡久點或有助長壽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14/19/2ypcc.html

張詠晴

(法新社巴黎14日電) 根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小型有毛哺乳動物壽命之所以延長,部分可能是因為牠們在冬季每天都冬眠很長一段時間。

針對加卡利亞倉鼠(Djugarian hamster)的實驗顯示,當這些小型齧齒動物暫時降低代謝和體溫,進入所謂的冬眠狀態,牠們體內與老化有關的染色體會停止自然分解,甚至逆轉。加卡利亞倉鼠原產於西伯利亞。

先前研究曾指出,冬眠和壽命有因果關係,但這是第一個或許能說明這項因果關係的生物機制研究。

杜比爾(Christopher Turbill)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為25隻成年、未交配過的母倉鼠建立人工生活環境。杜比爾為維也納「野生動物生態協會」(Institute for Wildlife Ecology)成員。

在180天的實驗中,一半的倉鼠待在相對舒適的攝氏20度氣溫中,而另一半倉鼠則待在約攝氏9度較寒冷的環境。兩邊的倉鼠都可享自助式「吃到飽」的食物。

在測量結果時,研究人員將牠們的冬眠分為淺深兩種,前者體溫降到攝氏29度以下,後者降到25度以下,比正常低了10度。

杜比爾和同事猜想,節省精力、昏迷似的狀態會影響染色體端粒(telomere),保護珍貴的遺傳碼。端粒位於染色體尾端,作用就像蓋子一樣。

端粒(telomere)與控制它們的端粒?(telomerase)是老化與壽命的重要媒介。

每當細胞分裂,端粒就會受損一些。端粒?的任務就是部分重建端粒。到最後,端粒已不能再修的時候,就觸發細胞死亡機制。

科學家將端粒比擬成鞋帶尾端那個小塑膠,如果這一小段塑膠破了或者脫落了,組成鞋帶的絲線就會開始磨損。換句話說,如果端粒無法修復,染色體就開始磨損。


研究發現,對倉鼠來說,每天的冬眠因為某種未知的原因,保存了這些保護性的端粒,甚至修復它們。牠們每天的冬眠一般持續數小時,還是會起來進食。

他並表示,這項發現「可能也適用於其他採取某種形式休眠或冬眠的動物」。

然而這不包括人類。

杜比爾說,冬眠與睡覺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且可能互斥。人類睡覺時體溫不會大幅降低,新陳代謝率減慢的速度也不能相比。

杜比爾說,目前科學家還找不到讓人類冬眠的方法。(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