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1-03/09/c_121165779.htm
美國科技作家新書惹爭議
如果你出去度假卻因為沒帶電腦而感覺空落落的,終于忍不住用手機上了網,而最終也就是看了幾條新聞;如果你每天坐在電腦前無數次地檢查電子郵箱或微博賬號,過幾分鐘就瀏覽開心網、人人網甚至淘寶網,那麼你是否應該暫時關掉電腦和手機,拔掉網線,坐下來讀一下最近在美國出版並且引起很大反響和爭議的科技新著《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
“大腦正在犧牲深度閱讀和思考能力”
該書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是美國科技作家,《哈佛商業評論》原執行主編。2008年他在《大西洋月刊》的封面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問題:“谷歌會把我們變傻嗎?”他認為,線上世界的存在使得人類難以接觸到思想的深處:“我曾經是詞匯海洋的水肺潛水員,而現在我像一個駕駛水上摩托艇的人快速地在水面滑行。”經過2年多的思考與研究,他在新作《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中明確回答了這個問題:在盡情享受網際網路上海量信息時,我們的大腦正在犧牲深度閱讀和思考能力。
對于卡爾來說,網絡對人類大腦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他在書中寫道:“在過去幾年裏,我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就像是某人或者某事一直在修補我的大腦,重新布置我的神經線路,重編我的記憶。”他堅稱網際網路消極的負面影響已經超出了它的效能。比如,搜索引擎已經使我們知識支離破碎:“當我們在網絡上展開搜索的時候,我們是看不到森林的。我們甚至看不到樹木,我們只能看到細枝和樹葉。”
對于這一觀點,作者提出了一個有力的證據。曾有研究考察了從1945年到2005年間公開發表的3400多萬篇學術文章。雖然網絡搜索和期刊數字化使我們更加容易找到相關信息,但後果卻是學者們引用的文章和論據越來越少,且集中于近期的出版物。卡爾在書中問到:為什麼在這個有著海量信息的世界裏,讀者所讀到的內容卻越來越單一?
在書中,作者指出,網際網路最大罪狀是它正在摧毀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力量。電腦屏幕是一個“打擾正常生活的科技生態係統”,它使我們一邊查看郵箱,一邊看社交網站,一邊在購物網站上消磨一天的時間。他認為我們變成了科技的仆人,我們大腦的線路正在被這些機器重新編排。
變笨還是變聰明?這是個問題
該書一出版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在大洋彼岸引起了一場關于網際網路是否對人類產生負面影響的討論。雖然書中言之鑿鑿的論點吸引了許多讀者,但也有一些學者對此提出了相左的意見。有評論指出,人們遊走于網站之間而無法集中注意力,其原因可能僅僅是因為人類一直渴望新鮮信息帶來的短暫愉悅。但是這並不是網際網路的過錯,線上世界只是暴露了人類注意力的弱點。
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大腦的這個事實無可厚非,但這種改變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仍無定論。事實上,更多的科學研究證明網際網路對人類大腦的發展是有利的。2009年,加利福尼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在谷歌上搜索信息的舉動使得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增加。有趣的是,這個大腦位置左右了一些能力,比如選擇性注意力和分析能力,而這些都是被卡爾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已經消失的能力。換句話說,該研究表明,網際網路並沒有使我們變得愚蠢,與之相反,它鍛煉了我們的大腦肌肉,使我們變得更聰明。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不會導致一些重要的大腦能力丟失,任何科技的產生和進步都是有代價的。事實上,我們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一切事物都會使我們的大腦發生改變。比如,就人類最基本的能力——識字而言,一旦孩子們開始識字,他們之前大量的視覺大腦皮質就會轉向目標識別。簡單地說,其結果就是識字的人類就會較難“解讀”自然界的信息。
作為對科技產生恐懼的“第一人”,蘇格拉底曾對書籍的產生持悲觀情緒,批判其為“靈魂創造了健忘”。他認為,書本的出現使人們喪失了記憶知識的能力,而圖書館更是摧毀人們思考能力的罪魁禍首。《紐約時報》最近刊登評論指出,《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對網際網路的擔憂與蘇格拉底對書本的恐懼異曲同工。所有新科技的產生必定伴隨著一些舊事物的消亡,現在所有擔憂在未來也許都不值一提。如果因此就將網際網路對人類大腦的影響下定論,未免為時過早。 (記者 徐璐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