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社群網站及智慧型手機的崛起造就了大批「低頭族」,可能影響人際關係或家庭生活。新樓醫院神經內科專任醫師謝鎮陽說,腦內的神經元「預測」網友回應而分泌多巴胺,導致上癮,因此拒當低頭族的第一步就是「切斷」預測動機。
謝鎮陽指出,多巴胺是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控制興奮及開心的訊息。國外曾研究,猴子若達成任務而得到獎賞時,多巴胺神經元就會活躍起來,久而久之,下達任務後,多巴胺神經元就會提前發動,因此被稱為預測神經元。
相對的,民眾使用社群網站,看見網友按讚或回應,就會分泌多巴胺,因此當PO文後,多巴胺會「預測」得到回應而提前發動,讓人如上癮般不斷地想登入查看,變成「低頭族」。
謝鎮陽自己就是一個例子,他想看網友回應,每天至少「掛網」3小時,連兒子都抱怨「爸爸又在玩手機…」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民眾若想拒當低頭族,第一步就是切斷預測動機,可關掉社群網站的「通知」功能,進而克制自己。
謝鎮陽指出,多巴胺是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控制興奮及開心的訊息。國外曾研究,猴子若達成任務而得到獎賞時,多巴胺神經元就會活躍起來,久而久之,下達任務後,多巴胺神經元就會提前發動,因此被稱為預測神經元。
相對的,民眾使用社群網站,看見網友按讚或回應,就會分泌多巴胺,因此當PO文後,多巴胺會「預測」得到回應而提前發動,讓人如上癮般不斷地想登入查看,變成「低頭族」。
謝鎮陽自己就是一個例子,他想看網友回應,每天至少「掛網」3小時,連兒子都抱怨「爸爸又在玩手機…」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民眾若想拒當低頭族,第一步就是切斷預測動機,可關掉社群網站的「通知」功能,進而克制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