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tvbs/20110503/index-13044022970448939009.html
去年在大陸河南,一名23歲青年就是因為被溺愛過度,父母死後,沒辦法自力更生,活活凍死在家中,這樣的案例,讓不少家長、教育家開始意識到,一胎化政策下的中國大陸,過度寵愛孩子、一昧地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父母親,是否會造成反效果,讓孩子沒辦法承受壓力,就像台灣所說的草莓族一樣?因此有電視劇演員,決定拍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警惕父母親,別把孩子給寵壞了。
◎「寶貝」女兒16歲! 大陸溺愛爸不認
晚上7點,在上海經營花雕雞餐廳的禇先生夫妻已經在家,迎接從設計公司實習的寶貝女兒回家。禇太太:「你好,哈囉。」記者:「哈囉,不好意思打擾你了。」禇太太:「這就是你做的啊?」禇小妹:「在工作的東西。」禇太太:「過來坐一會。」
◎「她不適合考試壓力」 夠力送出國
模樣羞澀的禇小妹今年才16歲,但是她已經在國際設計學院上課,身份是大學生。
禇先生:「當初在國內讀書,讀書的那個壓力很大,做功課每天要做到很晚,她本身就比較慢,所以花的時間比人家還要多,所以對她的身體啊、這種性格方面,都不是很好,所以我們夫妻兩個考慮,考慮覺得還是讓她去國外比較寬鬆的環境。」
◎上海爸呵護獨生女 4年花1500萬
覺得女兒不適合中式教育的壓力,就送她到紐西蘭唸書,4年時間花了台幣將近1500萬。禇太太:「這是她那個為了留做紀念嘛,她就是上小學之前,那後面有長大的是,長大是她自己要的,長大她懂嘛。」
◎物質供給從小不斷 陸爸媽難說NO
夫妻倆對女兒的付出,就像客廳裡擺放的藝術照一樣,滿滿的隨處可見。禇太太:「唉,你買的東西呢?」禇小妹:「我買什麼了?」禇太太:「你買那麼多東西怎麼沒了?」記者:「喔,這整個一櫥櫃都是你的啊?」禇太太:「對啊,這是她喜歡,這個是比較貴,其實她東西倒還是各種各樣都喜歡,她不是挑貴的。」記者:「那你有沒有算過自已1個月,治裝費大概都花了媽媽多少錢?」禇小妹:「治裝費啊,不算很多吧。」
禇先生:「女孩子應該打扮。」記者:「不反對她這樣打扮啊?染頭髮這樣?」禇先生:「對對對。」禇太太:「我也不反對,我覺得她很有眼光的,呵呵呵。」
◎「富養」上海爸媽專有說法 寵著養
雖然不願意透露給女兒的零用錢,但言談之間,都聽得出父母對女兒的疼愛,盡量給她最好的物質條件,這是傳統上海家庭教育女兒的方式,叫做「富養」。
禇先生:「我感覺就是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女孩子她有什麼要求,能夠幫到她,我們能夠滿足的,我們盡可能滿足她的,她從小就接受環境比較好,她以後長大以後就是交朋友啊什麼的,她就會結交跟她相同層次的朋友。」
◎中國式溺愛 大陸下一代競爭反思
看在父母心中,一切的付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也開始引發社會關注。大陸演員陳姍姍:「王導,這是我們王導。」記者:「導演您好。」陳姍姍:「他是著名導演。」王導演:「唉喲,沒有沒有。」
穿梭浙江橫店片場,她是大陸二線電視劇演員陳姍姍。陳姍姍:「我們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應該是讓孩子陪養孩子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我們父母應該做的,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呢,按照現在的溺愛呢,嬌生慣養,正好是剝奪了孩子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恰恰是害了孩子,所以說我就認為是父母對於孩子是犯罪了。」
說出這一番話,是因為有感於2010年,河南一名23歲青年楊鎖從小被過度溺愛。
大陸電影「罪愛」:「爸爬兩步,鎖兒吃兩口,爬呀爬呀。」
陳姍姍:「到孩子已經長得比他爸那麼高的時候,他還揹著他上街。」
大陸電影「罪愛」:「我休息一下,喔,唉喲。」
陳姍姍:「什麼活都不讓他幹。」
◎父母不在!被寵兒燒家具取暖 懶出
父母死後竟然沒辦法自力更生,最後懶死在家中。大陸電影「罪愛」:「大弟,大弟啊。」
陳姍姍:「這就是他在臨死之前,非常冷非常冷的時候,他房前屋後都有柴,他不去拿也不去弄,他就竟然就順手把自己的床、桌子、椅子、凳子全都燒了,燒完了的時候,最後就凍死了。」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呼籲聲起
這樣的溺愛方式,可能只是少數極端個案,但卻深深震撼了她的心,自掏腰包300萬台幣,要能拍成公益電影,警惕家長。陳姍姍:「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後一半,我說再富不能富孩子。」
◎1堂課父母花NT2萬 擠上海音樂學院
中國大陸1970年代,推動計劃生育政策,也就是俗稱的一胎化,第一代的一胎化孩子,接收家裡完整的資源,他們現在都已為人父母,也開始教育他們的第二代。
小朋友:「您好,您好。」記者:「小朋友好活潑。」小朋友:「媽媽,老師在那裡啊?」記者:「我要換拖鞋嗎?」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湯蓓華:「那個寶貝先來啦?劉玄,這禮拜上課忙不忙,琴練得多嗎?」劉玄:「練得多。」湯蓓華:「還是很乖,不用媽媽逼得喔。」
◎「他彈多久我陪多久」 為7歲費勁
星期四的下午,劉先生夫妻親自接送7歲大的兒子劉玄,到知名音樂教授家裡上課。湯蓓華:「這個觸鍵再深一點,對吧,不然你這兩個音會漏掉的,對吧,這個,每個音都要出來。」
一堂課下來,夫妻都在旁邊,專心地盯著孩子練琴。湯蓓華:「這些父母都很偉大,會犧牲很多自己業餘的時間,比如說去享受啊、去Shopping、去SPA,他們都沒有這樣子,就是說很願意把自己的時間貢獻給小孩子。」
TVBS記者張子銘:「在上海像這樣一個私人的高級家教鋼琴課程,一節課45分鐘,就要價台幣將近4000,但是對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親來說,只要孩子喜歡,再多的投資都是值得的。」
◎為7歲娃兒拜師 上海買房子移居
上海家長孟小姐:「我覺得這個女兒就全力以赴地在支持著她,給她買了一個STEINWAY的琴105萬(人民幣),然後再附中邊上給她買了一套房子,請了一個阿姨,那個阿姨其實從小帶她的。」記者:「就在學校附近買房?」孟小姐:「對對對,就在學校附近汾陽路上。」記者:「媽媽您有沒有算過,為了讓她學琴這幾年,可能花了多少錢?」孟小姐:「我想1年最起碼要40、50萬吧。」
◎陸:挫折婚前爸媽擔 婚後靠老公
「養不嚴,父之過」的時代,因為獨生子女,加上傳統價值觀而產生變化,出現了所謂的中國式溺愛教育的問題。禇先生:「我們的觀念就是說,結婚以前,女孩子是靠父母的,如果有什麼挫折什麼,都是要靠父母的,結婚以後就是要靠老公,我們是這個觀念。」
什麼是溺愛,為人父母,有多少人可以精準回答,更別說自己舉手招認,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的爸爸媽媽,您也溺愛孩子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