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美科學家正創造「人造太陽」用以發電

http://www.epochtimes.com.au/b5/10/11/15/n3085463.htm



【大紀元2010年1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綜合編譯)美國國家點燃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日前以雷射光聚焦核反應爐,產生猶如恆星核心的超高溫度,創下世界紀錄,使未來以核融合(fusion,或稱核聚變)發電的技術向前跨進一步。

科學家對核融合前景充滿信心

NIF是一座雷射型核融合裝置,位於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內,據稱是世界上能量最高的雷射系統。

NIF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NNSA)資助,從1997年開始興建,總共耗資約35億美元,其任務之一是保證美國的能源安全,它一直是研究人員取得未來能源的希望。

11月初,研究人員利用該設施以192道雷射光集中在核反應爐的中心,並瞄準內含氘(deute rium)、氚(tritium)氣體的玻璃標的物,結果產生史上最高的130萬百萬焦耳(mega joules)能量,使中心最高溫度達到華氏600萬度,相當於恆星或大行星核心的溫度。太陽中心的溫度為華氏2,700萬度。

儘管這項實驗沒有引發「自維持融合反應」(self-sustaining fusion reaction),但科學家對核融合的前景仍充滿信心。NIF研究人員預計在2012年前引燃可運轉的融合反應。

核融合的條件

NIF主任摩西(Edward Moses)說:「目前的核電廠使用核分裂(fission)方式產生能量,這種方式已經運作了 50年以上。」目前還無法證明可以核融合的方式發電。

1970年代,科學家開始實驗以超強雷射光壓縮並加熱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以達到核融合的臨界點,這種方法稱為「慣性約束核融合」(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

摩西指出,雷射光加熱會使標的物外層爆炸。依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有一作用力必有一反作用力。標的物外層爆炸後,其它部分會向內縮,形成震波並使壓迫內部含有氘和氚的特殊燃料,進而使燃料升溫,造成自維持的燃燒,也就是「點燃」,然後才能產生核融合。

核融合發電的優點

摩西表示,與現有核電廠相比,核融合發電廠比較環保和安全。它可能不會排碳、不會產生放射性副產品,也沒有發生反應爐核心熔毀的風險,而用以引發核融合的燃料在地球上相對較多,例如:氘可從海水提煉,氚可取自地表常見金屬元素鋰。

核融合也有經濟上的效益,這種發電方式或可作為未來長久的能源。摩西說:「1加侖的海水所產生的核能相當於300加侖石油所產生的能量,而取自50杯海水的燃料所包含的能量相當於2噸煤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