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脊髓損傷能治 癱瘓重新站起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07/78/2pdlt.html

北榮神經修復人體試驗有成

〔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慢性脊髓損傷病患往往因為神經受損,導致終身坐輪椅或全身癱瘓,但是台北榮總完成長達十二年的慢性脊髓損傷病患神經修復人體臨床試驗計畫後發現,經過適當的修復技術,受損神經還是有修復進步的機會,運動功能改善率高達五十%,而感覺功能改善率則有四十三.三%。


五十五歲的楊小姐十二年前搭乘計程車撞上安全島,她的右手因當時抓著車內的拉環,突如其來的衝撞力拉斷了右手四根半神經,整隻右手發紫,疼痛難耐,醫生開出十天劑量的止痛藥,她四天就吃完了。

失能右手12年後又可畫眉毛

原本楊小姐以為她的右手自此殘廢,經轉介到台北榮總,參加了「顯微脊髓減壓及神經修復術」人體試驗計畫,加上持續復健,十二年的時間讓她的右手從原本的「失能」狀態,到現在已經可以優雅畫眉毛,她非常感謝醫療團隊救回她的右手,昨天現身說法時不禁激動落淚。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修復科主任鄭宏志表示,國內目前約有五、六萬脊髓損傷的病患,每年約新增一千兩百人,其中又以車禍及跌落受傷最多。受傷超過兩個月以上的患者,即屬慢性脊髓損傷。

鄭宏志在民國八十二年就曾利用神經外科修復術,及運用生長素、組織膠等調配的「雞尾酒配方」所做動物實驗,首度證實胸椎遭全部截斷的大白鼠,經神經移植修復後,不但中樞神經可以再生,且部分後肢運動功能也可恢復。

民國八十八年,北榮正式向衛生署提出新神經修復手術人體臨床試驗,歷經十二年,共合計完成一百三十三例病患,修復部位包含頸椎、胸腰椎、臂神經叢及腓總神經等部位。

鄭宏志指出,傳統脊髓手術只做脊髓外部的固定與骨性減壓,但新神經修復手術在傳統手術做完之後,進一步進入脊髓內部進行神經修復,並加入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素與組織膠,以促進神經再生。

病患在手術後,必須要配合接受復健治療,並在術後三個月及六個月,再追加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素與組織膠。

一百三十三例病患當中,有受傷最久、長達二十三年後才接受此項修復手術,患者在治療後,肛門知覺有部分回復;鄭宏志表示,事實上,每位病患在接受這個新手術治療後,神經功能恢復程度各不相同,主要取決於病患的年齡、受傷部位、受傷程度及組織結疤情形,所以術前必須經過相當仔細的評估。

世界首例 可望成為常規手術

脊髓神經損傷的病患經治療其肌電圖評估及肌力評估的進步率均可達一○○%,過去認為慢性脊髓損傷病患的神經功能只會退化,北榮人體試驗計畫證明,經過適當的修復技術,受損神經還是有修復進步的機會。

目前國內、外脊髓損傷相關研究多以急性損傷為主,北榮針對慢性脊髓損傷病患完成人體臨床試驗計畫,不僅是國內第一個研究計畫,也是世界首例。

這個人體臨床試驗計畫完成及審議通過後,未來這種新神經修復手術有機會成為常規手術,但其中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素與組織膠這個藥品藥證尚未申請通過,所以目前還是需要專案申請,同時要部分自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