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德國科學家稱蟲洞可打開可能實現星際旅行


http://news.mydrivers.com/1/221/221795.htm

據國外媒體報導,蟲洞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和科幻迷們熱議的話題之一。這種一種神奇的
時空通道,你從蟲洞的這一端進入,當你從另一端出來時,你可能已經身處冥王星,甚至
遠在數百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

當然,毫不奇怪的,至今還沒有任何人曾經真正製造出這樣一個蟲洞設備,甚至連接近造
出的進展都沒有。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蟲洞極不穩定,即使是在論文中,科學家們也已經
注意到它們有著會在一瞬間關閉的強烈趨勢,除非有某種具有負能量的特殊「物質」才能
讓其保持開放,但這種物質本身是否存在仍然存有很大的疑問。

再現曙光

但是現在這一切似乎都將出現改變。一個由德國和希臘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最近證明,
製造出一個衝動或許並不需要用到任何這種奇異的負能量物質。來自德國奧登堡大學的波
柯哈德·克萊豪斯(Burkhard Kleihaus)表示:「你甚至連具有正能量的常規物質都不需
要。蟲洞不需要任何東西就可保持開放。」

這項發現開啟了一項潛在的可能性,那就是我們或許將來有朝一日會在太空中找到一個蟲
洞。宇宙中那些遠比我們先進的技術文明或許早已開始利用蟲洞這種星際地鐵系統往返於
廣袤的宇宙空間。甚至最終我們自己也將可以利用這種蟲洞交通系統作為我們通往其它宇
宙的通道。

蟲洞的概念最早出現還要追溯到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在這一理論中,愛因斯坦指
出引力是一種假象,它的本質是由於能量引起的時空彎曲,最常見的這一現象就是由大質
量的恆星和星系導致的。就在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論文後不久,奧地利物理學家德維
希弗·弗拉姆(Ludwig Flamm)便發現這一理論將可以導出某種穿越時空的「通道」。

但對蟲洞這一概念進行詳細研究的還是愛因斯坦本人,他和另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內森·
羅森(Nathan Rosen)一起進行了這項研究工作。在1935年,他們提出了一種連接兩個黑洞
的時空通道的概念,即所謂的愛因斯坦-羅森橋。但是要想穿越這條時空隧道,就必須要
求這條隧道兩端的黑洞是某一特定的類型。傳統定義中的黑洞具有極強的引力效應,物質
一旦在其作用下穿越一道所謂「視界」的終極界限便將萬劫不復,永遠無法逃離。而在愛
因斯坦和羅森的理論中,物質將可以穿過這條通道的兩端。

愛因斯坦和羅森構建他們的這一理論似乎僅僅是出於一種好奇心,那就是:蟲洞通向的目
的地幾乎是無法想像的。蟲洞能帶我們去往的目的地是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某一空間區域
,在那個宇宙中或許有著它們自己的星系,恆星和行星。當然對於今天的科學界來說這樣
的假設是非常合理而自然的,但是在愛因斯坦和羅森生活的年代,這種想法幾乎是讓人難
以想像的。

幸運的是,在廣義相對論中還允許出現另一種類的蟲洞。1955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
勒(John Wheeler)證明有可能將我們這一宇宙中的兩處不同區域連接起來,並以此實現高
速的星際旅行。他在這裡正式採用了「蟲洞」這一吸引人眼球的名字,而他本人對於黑洞
的命名也曾做出貢獻。但是他的這一蟲洞版本同愛因斯坦-羅森的版本都具有同樣的缺陷
,那就是它們非常不穩定。即便是讓一顆光子進入其內部都將立即引起黑洞視界的形成並
導致蟲洞關閉。

打破僵局

有趣的是,將這一僵局進一步向前推動的卻是一位美國的行星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他
的科幻小說《超時空接觸》中,他需要構思一種在科學上能站得住腳的高速星際旅行方式
,以便讓他筆下的女英雄實現在時空中的穿梭。這部小說後來被拍成了同名電影,片中的
女主角艾莉由著名美國女演員朱迪·福斯特飾演。於是困擾的薩根向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
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求助,後者很快意識到蟲洞的概念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1987年,索恩和他的研究生麥克·莫里斯(Michael Morris)和尤里·約瑟夫(Uri
Yertsever)一起,提出了一種可以實現星際旅行的蟲洞方案。他們證明,如果能找到某種
具有負能量的物質,那麼只要使用足夠多的這種物質,其負能量性質將產生對引力的自然
對抗,如此便能保持蟲洞的開放。

而負能量物質也並沒有它的名字聽上去那麼荒謬。想像兩塊平行放置的金屬片,一同置於
真空中。如果你將這兩塊金屬片不斷相互接近,它們當中相隔的真空區域將具有負能量—
—即這裡具有較之外部真空區域更低的能量。這是因為正常狀態下的真空就像是波濤洶湧
的大海,而當兩塊金屬片非常接近時,較大的波浪將無法通過,於是便被排除在外。於是
留在兩塊金屬片之間區域的能量就將少於外側其它區域。

不幸的是這樣的負能量實在太微不足道,根本無法用於維持蟲洞的開放。事實上,索恩和
他的合作者們提出的蟲洞開放策略將需要巨大的負能量來源,其總量幾乎將相當於一顆普
通恆星在一年中釋放出的能量中的很大一部分。

回到之前的話題,或許我們將可以找到某種方法來繞過這一難題?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蟲
洞理論提出的基礎都是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不謬為前提的。但事實上這樣的前提或許
並不是牢固的。首先,這一理論在黑洞視界範圍內將會失效,並且也無法用於解釋宇宙極
早期的現象。而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理論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幾乎可以解釋一切事物
,從地面為什麼是堅硬的,到太陽為什麼可以發光。很多研究者都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
論一定是某種更加深刻理論的一種近似。

超越愛因斯坦

人們對於這一更深層次理論的最初探索出現在1921年。當時物理學家西奧多·卡魯扎
(Theodor Kaluza)和奧斯卡·克萊(Oskar Klein)受到愛因斯坦理論的啟發,愛因斯坦指
出引力是一種錯覺,它實際上只是四維時空的彎曲,他巧妙地將傳統的三維空間和時間結
合在了一起。他們兩人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並證明引力和電磁力實際上都可以用一個
五維空間的彎曲來進行解釋。在那之後,弦理論更是指出,自然界中的所有4種基本力都
可以用10緯空間的彎曲來進行解釋。

很不幸,當維度超過四維時,這一強大的理論將禁止蟲洞的存在,除非有強大的負能量可
以維持它的開放狀態。2002年,俄羅斯莫斯科引力和基礎測量中心的克里爾·布羅尼科夫
(Kirill Bronnikov)和韓國首爾梨花女子大學的金宋萬(音譯:Sung-Won Kim)共同提出了
一種新的可能性,他們提出了一種不需要負能量物質維持開放的蟲洞方案。他們基於膜理
論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蟲洞備選方案。膜理論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座四維孤島,它
漂浮在更高的維度之海中。布羅尼科夫說:「我們不需要任何幽靈般的物質就可以讓蟲洞
保持任意大小。」

然而像弦理論這類涉及高維的理論都極端複雜。同樣來自德國奧登堡大學的克萊豪斯的同
事約塔·昆茲(Jutta Kunz)和希臘約阿尼納大學的帕那吉塔·坎提(Panagiota Kanti)最
近正在從事對愛因斯坦理論的拓展工作,試圖使其更加便於處理。這一理論體系最簡略的
形式名為DEGB理論。

如果更高的維度處於捲縮狀態,它們可以變得非常微小,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我們通常無法
直接感受到它們存在的原因。而讓弦理論中涉及的另外6個維度捲縮的過程又會形成幾個
新的力場。和廣義相對論將引力概括為時空的彎曲類似,DEGB理論中的引力同樣有賴於時
空和更高維度上的彎曲。

將這種理論應用於引力方程之後,克萊豪斯和他的同事們找到了有關蟲洞的一個解。它不
需要任何負能量來維持自身的開放,或者更加準確的說,是根本不需要任何物質來維持自
身的開放。

其它研究人員對這一結果表示審慎的歡迎。如法國亞原子物理和宇宙學研究所的奧列的林
·巴羅(Aurélien Barrau)表示:「我認為這項進展是重要的,它讓蟲洞旅行變得更加可
能。然而儘管這項方案將不要用用到任何形式的物質,但是這項研究聽上去仍然讓人感到
難以置信。」

星際旅行近在咫尺?

綜合以上各位學者所做的工作,看起來蟲洞似乎真的有望成為後愛因斯坦時代天體物理學
研究目標清單上的一員。令人興奮的是,克萊豪斯小組提出的蟲洞模型是連接起兩個不同
宇宙中不同區域的通道。愛因斯坦時代看上去似乎完全不切實際的理論在今天正漸漸接近
現實。弦理論的提出讓很多研究人員認為我們所在的三維空間實際上是三層漂浮在更高維
度海洋中的膜。但在這一切之外,或許還存在著4膜,5膜甚至更高的世界。突然之間,連
接起不同宇宙間的蟲洞似乎變得有趣起來了。

這樣的蟲洞真的會存在於宇宙中嗎?很有可能。惠勒指出,量子漲落效應將會讓原本呈波
浪狀起伏的時空網格變成一團劇烈糾纏的複雜形狀體,即所謂的「量子泡沫」。根據這幅
圖景,極微小的,具有不同拓撲結構的蟲洞可以在一瞬間出現或消失。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自然的過程可以放大這些蟲洞,讓它們可以滿足時空穿梭的需要。有一
種效應我們稱之為「暴漲」,這種效應在宇宙誕生極早期曾經發揮極重要作用,新生的宇
宙在一瞬間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劇烈膨脹。克萊豪斯說:「與此同時,其中包含的蟲洞結構
也將隨著這種劇烈的膨脹而急劇變大。」

研究小組仔細考察了他們提出的這一蟲洞膨脹方案。為了通過這樣一個蟲洞,物體本身各
處所受的引力差異不能過大,以便保持物體本身的完整性,這就決定了能通過這種蟲洞的
物體必須非常微小。克萊豪斯說,好消息是光子和亞原子粒子都能夠輕易通過這一通道。
而要想讓人體這樣大型的物體不受傷害地穿過這一通道,蟲洞的入口曲率必須非常平緩,
而這就意味著這一蟲洞的入口直徑將達到數十到上百光年。

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那麼從另一個相反的角度考慮一下吧。根據克萊
豪斯的說法,這種蟲洞的規模意味著我們有了極好的機會可以在宇宙中找到它們。當使用
望遠鏡掃瞄天空時,一旦望遠鏡的視線接觸到一個蟲洞,我們視野中的景象將會發生突然
的變化。正如克萊豪斯所說:「蟲洞的入口畢竟是通往另一個宇宙的窗子。」

但總體而言即便是規模巨大的蟲洞,要想鎖定其位置也相當困難。當它們隱藏於塵埃,氣
體和繁星之中,它們看起來將和黑洞非常相似。甚至連人馬A,即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的
超大質量黑洞可能都是一個蟲洞。克萊豪斯說,唯一能確認的方法就是研究落入其中的物
質的行為特徵。

觀測顯示當物質高速旋轉落向黑洞時,其週遭形成的吸積盤溫度將達到極高的水平,甚至
引發強烈的X射線輻射。科學家們認為在蟲洞入口附近將會發生同樣的事情。目前沒有任
何人能夠製造出一台分辨率足以看清黑洞中央位置情形的望遠鏡,不過天文學家們確實正
在努力嘗試製造一台可以觀測到人馬A附近情形的望遠鏡設備。假如人馬A真的是一個黑洞
,我們就應當會看到當物質穿過黑洞視界的一剎那,其發出的X射線輻射將會戛然而止並
且永不出現。而在另一方面,假如這裡其實是一個蟲洞的入口,那麼我們將仍然能夠看到
X射線發出,因為蟲洞本身並無事件邊界存在。

克萊豪斯和他的同事們同時也希望其它天文學家能夠幫助他們,提出其它有可能有助於區
分蟲洞和黑洞的觀測性質差異。有一種說法是認為,當一個蟲洞運行至一顆遙遠恆星與地
球之間的位置時,其質量將導致遙遠背景恆星的光線發生彎曲,產生所謂「引力透鏡」的
效應,這種由蟲洞產生的引力透鏡效應應當是獨特的。

儘管現在我們擁有的DEGB理論只是提出了一種能夠連通不同宇宙之間的蟲洞模型,但是很
有可能還存在其它類型的蟲洞可以連接起我們這個宇宙中的不同部分。克萊豪斯和他的同
事們正打算就這一問題展開研究。這樣一種蟲洞如果真的存在,將有望打開星際地鐵旅行
系統的新視野。

但是在你開始攢錢準備買票上車之前,請記住,我們的銀河系裡或許並沒有設立這一宇宙
地鐵系統的車站。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星系中有上千億顆恆星彼此非常緊密地擠在一起。這
樣的密度當然並不會影響開口直徑數十光年蟲洞的存在,但是想妥善地設置一個「車站」
並不讓附近的星系落入其中,其難度將大大增加,因此蟲洞的使用者們或許會刻意避開我
們的星系。

但是在星系之間的廣袤空間,這樣的問題當然就不復存在了。或許就在此時此刻,正有一
條巨大的星系地鐵系統連接著銀河系附近的某一空曠區域和仙女座星系,麥哲倫星系甚至
遙遠的渦狀星系。坐上這樣的地鐵一定比城市裡的地鐵要酷的多了。

挪威人發明奇特水下滑翔翼:時速可達13公里


http://news.mydrivers.com/1/221/221792.htm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名叫西蒙-席維爾特森的挪威人發明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飛行翼--「
水下滑翔翼」。這種奇特的「水下滑翔翼」由碳纖維製成,通過水面之上的高速遊艇牽引
。在高速遊艇的牽引下,佩戴這種「水下滑翔翼」的潛水員可以在水面之下25英呎(約合
7.6米)深的水中快速翱翔,速度可達到當今世界級游泳運動員最高記錄的兩到三倍。

「水下滑翔翼」由挪威人西蒙-席維爾特森於2010年夏天發明。當時,他正和家人在地中
海度假。水面上的一塊浮木激發了席維爾特森的靈感,他突發奇想,計劃使用木頭製作一
個浮漂或翅膀,用來幫助自己在水中前進。

很快,席維爾特森繪出了原型圖紙。他在意大利一個商業中心購買了兩塊削平的木板,然
後用一根橡膠軟管將兩塊木板連接起來,這樣就構成了「水下滑翔翼」的原型。經過一年
多的改進和測試,「水下滑翔翼」模型已經開始在全球在線銷售,在線銷售價格大約為
450英鎊到570英鎊。

席維爾特森的堂弟馬特斯-威斯特加德也參與了這項發明。威斯特加德介紹說,「我不是
一個擅長潛水的人,但是使用了這種水下滑翔翼之後,我已經可以在水下飛行1分30秒。
泰國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你在水中飛行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魚類和海龜,甚至還有鯊
魚。我們發現在水中最佳飛行速度是2到3節(約合每小時3.7公里到5.6公里),但是你最快
可以達到7節(約合每小時13公里)。當然,面具壓力會因此變大。」
http://news.mydrivers.com/img/20120319/08495151.jpg
http://news.mydrivers.com/img/20120319/08495160.jpg
http://news.mydrivers.com/img/20120319/08495173.jpg

超man女排球員變正妹「國家應立法禁化妝」


 蘋果即時  

优酷網-さんま・玉緒のお年玉 あんたの夢をかなえたろか 女子高生SP


日本雜誌《POPTEEN》3月號,請到11位女高中排球員大變身,透過專業化妝術和服裝打扮,女高中生判若兩人,連主持人都驚呼;「國家應立法禁止化妝!」

這11名女高中生頂著短髮、個性男性化,不過戴上角膜變色片和假髮,時髦可愛的衣服,馬上變身大正妹,驗證「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經典名言。
女排球隊員經過變裝後,變身大正妹。翻攝網路
女排球隊員經過變裝後,變身大正妹。翻攝網路
女排球隊員經過變裝後,變身大正妹。翻攝網路

我不會念碩士


http://xdite-smalltalk.tumblr.com/post/17898487098/why-i-dont-get-a-master-degree

如果再讓我重來一次,我想我還是不會選擇唸碩士。特別是當歷練過這一些職位後,我吸收到的事實。

迷思ㄧ:唸碩士會比較賺錢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一般大學畢業的工程師(社會白紙)的薪水,按照公司行情,起薪是 35-40 不等。碩士是 37-42 不等。起薪是有比較高沒錯,唸了兩年,薪水差距是 2000。但是投資成本(兩年學費加生活費)是大概 60 萬。一個月 2000 的差距,要 300 個月才追的回來。大學畢業工作個兩年都可以賺個 98 萬了…

如果只看賺錢與否,其實是賠本的。

迷思二:唸碩士會比較容易被錄取

不管哪個公司主考官,錄取一個新鮮人,第一個是比技術,在學校畢業前,是否已經具備公司所要的技能。第二個是比人格特質和學習速度:能不能迅速融入這個環境?公司培訓的話可不可以馬上 pickup?學歷只是看不出來誰比較聰明時的假設,因為國家已經幫公司篩選過一次智商了。

不過一旦候選人具備技術和學習特質時,學歷這個優勢會馬上被抹掉。

迷思三:唸碩士會比較容易升遷

有些人可能會反駁,那是一般公司,大公司和公家機關才不是這樣,他們看學歷挑人的。學歷高才升得上去。這也是錯的。大公司的高級職位都是用跳槽跳出來的,挖角挖出來的。沒有人在跟你比慢慢升。而公家機關是空降部隊。因為這世界比的是能力和關係,不是學歷…。

迷思四:唸碩士比較有競爭上的優勢

除非你的碩士論文是獨特領域中的翹楚。否則其實也不值錢了。因為台灣目前發碩士的程度已經浮濫到大學等級了,幾乎大家的題目都是同實驗室改來改去的東西。而學校教的與業界脫節太遠,根本派不上用場。每個業界有業界標準的獨門 knowledge,很多東西都是跟學校在教的「應用」無關(實際上大學也是傳授理論的地方,而不是職業學校)。

一個年輕人念完碩士加當完兵已經標準晚了人家三年(更別提有人大學延畢研究所延畢之後又替代役的)。很多公司現在寧願用比較年輕肯學的大學畢業生。因為一件很殘酷的事實:人只要超過某個年紀,自我學習動機就會嚴重降低。就算有學習動機,生理上的老化也無法供給跟一般年輕人瘋狂研究所需要的體能。

迷思五:唸完碩士具備有完成事情的能力

有人說:唸碩士等於有完成事情的能力,因為碩士起碼完成了他的論文,才能畢業。比大學生俱有優勢,能夠完成事情這也是職場上需要的能力。很可惜,這句話也沒那麼正確。根據觀察一些朋友和我自己帶過的碩士,我們發現得出的結論完全相反。百思不解問了當中一個碩士,他自己告訴我們它歸結的原因,才發現碩士教育造成的問題:

雖然碩士能夠「完成一個 project」。但這當中的前題卻與職場上完全需要的能力相反:

職場上要求限時中做完,再用剩下來的時間把事情反覆做到好。

但是常常可以發現到碩士的 pattern 是:

忽略 assignment 的目的是「完成」。即使再簡單,會陷在不斷的 google,換最好的方法,但是卻因為自己能力不夠,無法使用,最後在時間結束交出了一個完全無法用的東西。
即使是限時了,卻常常晚幾個小時甚至晚幾天遲交。
即便是被罵後,準時交了,完成度和精細度非常差。
每天都在加班,但是產出能力和品質反而訝異的低。
我的碩士朋友告訴我這是因為:

碩士要求的是 research 能力,所以會在 google 結果中不斷地延伸出去,找最佳結果,忘記要有 summary.
因為教授會收遲交的東西,能夠晚交就晚交。
meeting 的東西都是前一天才在寫的,反正被教授電也不會死,頂多退回去下禮拜再來。
因為年輕有體力,加上學校沒有要求,晨昏顛倒睡實驗室也是常有的事。時間感混亂,反正有「做完」即可,延時沒有關係。
企業要是錄取這樣的員工大概虧到爆炸。

加上不少碩士鍍過金之後反而要求公司很多,自己卻交不出相對應的成績。很多吃過虧的公司於是回過頭去找普通大學生。

結論:

你會賺到多少錢,完全是企業按照你的價值估出來的最後結果,他期待你會幫他賺進多少錢,於是給你一個相對應的估值。

而職場上的黃金競爭力也是「個人技術」+「努力學習」+ 「過往經歷」 + 「完成事情能力」 + 「完成事情的品質」。

為何硬要念一個碩士,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婚姻處理方式改變 離婚人口約佔7%

http://www.nownews.com/2012/03/19/91-2795938.htm

2012-03-19 16:57

台灣離婚率提升,高居亞洲第一。
生活中心 綜合報導

許多對佳偶趕在建國百年結婚,但也有不少對怨偶選擇讓婚姻劃下句點。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有5萬7千多對夫妻離婚,其中50到64歲之間的離婚率較過去10年增加2倍多。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數據顯示,2011年台灣15歲以上離婚人數飆破140萬,離婚人口約佔總人口的7.32%,估計每天至少有156對伴侶提出離婚協議,特別的是高齡離婚率比起10年前增加超過2倍。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教授何春蕤認為與女性教育程度提升、離婚的社會接受度有關。

何春蕤教授剖析高齡離婚率提升現象,應是受女性教育普及、工作機會提升、個人主義盛行還有社會對離婚接受度提高影響,同時她也表示高齡離婚率提高並非壞事,而是代表民眾對婚姻品質要求高,和要求過去婦女忍受家暴、外遇的處理方式不同。

美食有限公司/美味食物背後的真相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45178

2010/04/23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繁星公司出版《美食有限公司》】

書名:美食有限公司-美國食物及美味食物的真相
編撰:卡爾‧韋伯 Karl Weber
譯者:顧淑馨、袁世珮、楊語芸、鄭智祥、劉如穎、郭安倢
出版社:繁星公司
出版日期:2010/04/21
內容介紹:
在每天的新聞頭條中,我們總是看到食物中毒、食物汙染、勞工虐待、飢餓氾濫,這些往往都讓人擔憂且不禁自問每天所吃的食物到底源自何處。

本書來自一部解構美國食品工業的紀錄片《Food, Inc.》。透過書中十三篇論文,卡爾‧韋伯帶大家更廣泛深入地探索紀錄片中未能呈現的其他重要議題。

新書內容搶先看:

工廠化農場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今日在美國出售的許多肉類及乳製品,均來自工廠化農場,即工業規模的餵養設施:把上萬隻家禽或家畜養在擁擠的環境裡,使牠們無法做出正常的放牧遊走、啄食和鼻嗅覓食等行為。工廠化飼養場對鄉村地區造成的環境及經濟後果眾所皆知。這類飼養場無法處理眾多牲口堆積如山的排泄物,只好把糞便排入巨大的糞坑裡,等成為堆肥後再噴灑在土地上。這會影響農場工人和附近鄰居的健康。糞坑滲漏及外溢,還有噴灑時散逸的糞肥,則會污染鄰近的河川、溪流及地下水。而獨立經營的家庭式小農場,被工廠化大農場所取代,往往也使農村經濟趨向衰落。工廠化畜牧場不會向當地農民及公司購買穀物、飼料和補給品,反而是向遠方與它們有合作關係的廠商採購。
即便最近的工廠化飼養場遠在數百哩之外,我們仍有許多理由要關切,是誰在用什麼方式,生產我們個人及家人所食用的肉類及乳製品?

動物飼料:病從口入,動物們吃進什麼,我們就吃進什麼

工廠化飼養場的經營者,向來都以控制動物的飼料,來促進其生長及壓低整體的生產成本。然而動物吃進什麼,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吃的肉類及乳製品。

抗生素。工廠化飼養場的工人一貫會在牲口的飼料和飲水裡,混入低劑量的抗生素 (比用於治療真正生病或感染的劑量低),以促進其生長,並預防在過度擁擠又欠缺衛生的環境裡爆發疾病。據科學家關懷社會聯盟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指出,美國使用的抗生素總量當中,有七成是給牲口吃的。這相當於每年兩千五百萬磅重的抗生素,是人類治病用量的八倍多。
這造成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曝露在持續、低劑量抗生素下的細菌,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然後再繁衍出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新細菌。比方說,美國幾乎所有葡萄球菌菌種的感染,都對盤尼西林有抗藥性,有很多還對較新的藥有抗藥性。美國醫學會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公共衛生學會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及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均指出,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是公共衛生上愈來愈值得憂心的課題。在歐洲禁止飼養家禽家畜使用抗生素的國家,則有抗藥性降低的現象。

狂牛症。多年來,動物飼料一直被當做處理廢棄物的管道,從路上被撞死的動物,到像是腦、脊髓、腸子等「屠宰廢料」,都成了飼料。科學家認為「狂牛症」(學名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是因為牛隻吃進別的受感染動物的神經系統組織,如腦及脊髓,而傳染到的。而吃進這種組織的人可能感染「新變型庫賈氏症」(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vCJD),此症會導致失智,最後是死亡。把狂牛症阻絕於食物供應體系之外十分要緊,因為它不像大多數由食物引起的疾病,消費者無法透過把肉煮熟,或是任何其他消毒方法來保護自己。自二○○三年十二月以來,美國已經確認了三例發生在牛身上的狂牛症。
一九九七年主管動物飼料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曾發布「飼料禁令」以防堵狂牛症擴大流行。這個禁令固然替消費者提供了若干保護,卻仍然允許一些危險的風險。例如工廠化飼養場業者還是可以餵「家禽廢料」給牛吃。不幸的是家禽廢料,亦即類似像養雞場所產生的廢料,裡面也可能含有牛類蛋白質,因為政府的規定准許把牛的組織餵給家禽吃。而牛血也可能加在牛乳替代品中,餵給牛犢吃。大多數小牛都吃不到牛乳,只能吃這種替代配方。還有食品加工及餐廳的「廚餘」,裡面可能含有牛的組織,也可能被餵給牛吃。
二○○四年美國發現狂牛症後,食品藥物管理局曾有機會禁止這些可能導致狂牛症的病源進入牛飼料裡。可惜政府官員提出的一套規定不夠完備,只限制年齡較大牛隻的組織成為飼料。而更能保護消費者安全的政策,應該是不分年齡,一律不許所有牛的任何組織,進入動物飼料體系內,也禁止廚餘、牛血和家禽廢料。
二○○六年秋季,美國農業部決定縮小對狂牛症的檢測。官員所提出的理由是,美國查到此症的比例很低。目前美國每年僅有四萬頭牛接受檢測,只及前一年的十分之一。照理是為防止狂牛症散播而定的規則,卻不夠完備,因此這種有限的檢測是保護不了消費者的。

大腸桿菌。牛與其他反芻 (有蹄) 動物特別適合吃草。但是在工廠化飼養場的待宰區裡,牠們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吃的多半是玉米及黃豆。這些澱粉類的穀物可以使牠們長得更快,肉質也更嫩,這個過程稱為肥育 (finishing)。然而科學家卻指出,現代牛隻以穀物為主食,會危及人類健康。
康乃爾大學一位研究人員發現,牛隻在屠宰前的五天內若餵食草料,其糞便中的抗酸性大腸桿菌,比餵食玉米或黃豆的牛要少很多。大腸桿菌生存於牛的腸道內,宰殺時排出的糞便,可能使大腸桿菌污染牛肉。
蔬菜如果是用糞便做肥料,卻沒有先做成堆肥,或是灌溉和清洗蔬菜的水,裡面含有動物排泄物,都會遭到大腸桿菌污染。二○○六年大腸桿菌污染菠菜事件,正是動物排泄物可能污染蔬菜的鮮明例子。

脂肪。根據科學家關懷社會聯盟的一項研究,完全在牧場上飼養 (只吃草) 的牛,所生產的牛肉和牛奶,裡面所含的有益健康的脂肪含量較高,包括可以預防心臟病和強化免疫系統的omega-3脂肪酸。這項研究也發現,以草飼養的牛,其牛肉的脂肪總含量,低於飼養場生長的牛。

不惜一切代價只求長得快


工廠化農場只顧增加每年飼養的數量。可是為此所採取的一些作法,卻使消費者的健康堪慮。
荷爾蒙。食品藥物管理局及農業部,准許美國工廠化養牛場使用荷爾蒙 (以及前面提到的抗生素) 來促進肉牛生長及乳牛泌乳。政府的規定固然的確禁止對豬及家禽使用荷爾蒙,可惜這個限制不適用於讓豬與家禽吃進抗生素。
據估計,美國供屠宰而飼養的牛,有三分之二注射過刺激生長的荷爾蒙。用於肉牛的荷爾蒙共有六種,其中三種是天然的,三種是人工合成的。歐盟自一九八○年代起禁用肉牛荷爾蒙。歐盟執委會曾任命一個小組,專門研究肉牛荷爾蒙對人體是否安全。其一九九九年的報告發現,牛肉裡殘留的荷爾蒙可能影響人類荷爾蒙的平衡,造成生育問題及乳癌、攝護腺癌、結腸癌。歐盟禁止所有打過荷爾蒙的牛肉進口,這表示美國牛肉一律進不去。
合成牛生長荷爾蒙 (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 rBGH) 是一種基因改造、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打進乳牛體內可以增加泌乳量百分之八至十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一九九三年,僅根據孟山都提出的未公開研究報告,即核准rBGH。加拿大、澳洲、日本、歐盟都禁止使用rBGH。
美國有大約百分之二十二的乳牛注射了這種荷爾蒙,大批飼養 (五百頭以上) 如工廠化農場上的牛群,則有百分之五十四使用了rBGH。使用這種激素會使乳牛的乳腺遭細菌感染率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結果又要用更多抗生素去治療感染。
此外注射過rBGH的乳牛所泌的乳汁,裡面另一種名為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號 (IGF-1) 的荷爾蒙含量就比較高。人體內的IGF-1,已證明與乳癌、結腸癌有關聯。研究人員認為,過去三十年來雙胞胎的出生率上升,可能與人體內的IGF-1含量增多有關。


不健康、不衛生、不人道的飼養環境
在擁擠、髒亂、不人道的工廠化農場上飼養家禽家畜,跟大部分消費者印象中,傳統的美式農場大不相同。

疾病。工廠式飼養場上的密閉空間裡,幾萬隻家禽擠在一起呼吸、排尿、排便,這種環境給病毒和細菌無窮的突變及散播良機。鑑於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曾發生禽流感,上述說法可不是危言聳聽。家禽飼養業曾試圖令人相信,工廠化農場可以防止禽流感疫情擴大。業者宣稱把家禽關在室內,好像就可以與外界及潛伏在外的病症隔絕。
其實科學家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們懷疑禽流感是源自相對無害、存在於野鳥身上已有數百年的一種病毒,經過在工廠化飼養場裡突變,才出現今日會致命的H5N1病毒,無論禽類與人類得了都可能死亡。可怕的H5N1首次在英國肆虐,就發生於二○○七年初,地點是英國最大的火雞飼養場。關於感染源的推測,有一種是說,是附近的禽肉加工廠的老鼠或蒼蠅傳過來的,而那家工廠之前曾收到從匈牙利運來的遭感染家禽分切屠體。這些大規模的飼養場,每天要靠卡車運送大批飼料及補給品,自然成為散播禽流感的途徑。

污染。把成千上萬隻動物飼養在擁擠的環境裡,會排放大量屎尿。比方有兩千五百頭乳牛的養牛場,所產生的排泄物相當於一個四十一萬一千人的城市。都市居民的排泄物最後都到了污水處理場,而牲畜的排泄物卻未經過處理,只是直接沖到密閉的房舍外,進入大型糞坑或糞池裡。在待宰區即開放式牛欄裡,牛隻增肥和等候的過程中,經常是踩在自己的排泄物上,直到排泄物被沖走,而沖洗時牛身上難免會沾到一些糞便,到屠宰時仍留在皮膚上,使牛肉有遭病毒和細菌污染的風險。

減鹽運動半世紀 長野縣 日本「最難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9/today-int9.htm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3月初發表最新國勢調查,顯示47個都道府縣中,長野縣的男女死亡率雙雙榮登全國最低。換言之,長野縣是日本「最難死」的地方。該縣的養生秘密就在於該縣推廣了將近50年的「減鹽運動」。

日本從1960年開始,每5年進行一次國勢調查,最新的2010年都道府縣死亡率,長野縣男性每10萬人死亡人數為477.3人,女性則為248.8人,均為全國最低,其中男性死亡率從1990年起已連續5次居全國最低。

許多人可能會以為長野縣境內有信濃川及八岳,風光明媚、好山好水,居民自然健康長壽,但長野縣在1965年左右,縣內死於腦血管疾病,即所謂「腦中風」的死亡率高居全國之冠。該縣為了找出原因,特別設立「健康長壽課」,經過5年調查後發現,縣民飲食太「重鹹」。長野縣是日本著名的「信州味噌」產地,味噌是民眾三餐佐飯的必需品,但鹽分過高的味噌也成為健康的頭號大敵。

為此,縣內保健所開始召集營養師開辦課程,宣導減鹽的飲食,全縣從1981年開始展開「鹽減運動」,各市町村組成「保健輔導員」,甚至挨家挨戶突擊檢測每戶人家醃漬的味噌和醃菜的鹽分,促成縣民減鹽成功,腦中風死亡率也逐年下降,讓長野成為全國「最難死」的地方。

日本全國死亡率最高的地方則是青森縣,男性每10萬人死亡人數為662.4人,女性則為304.3人,青森縣男性吸菸比例為44.8%、喝酒為51.6%。

有機菜聽佛經 希望感化菜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9/today-south9.htm

王石龍在菜園裡播放佛經,管理手法特別。 (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玉井報導〕防治菜蟲新招?把牠當人看,以佛經感化。

前玉井鄉長王石龍︰效果好喔

有機栽培不能噴灑農藥,但蟲害問題令人頭大,前玉井鄉長王石龍在自家菜園播放佛經,聲稱在感化這些無知的小生命「放下屠刀」,不要再啃食區內的蔬果,他笑說實驗半年來,效果很顯著,另類田間管理手法,成為地方趣談。

王石龍在玉井虎頭山上經營老鄉長咖啡,附近規劃一處「開心農場」,種植豇豆、小黃瓜、大陸妹、高麗菜等作物,由於採有機栽培,現場搭建網室,全天候播放淨土宗的南無阿彌陀佛,特殊音樂聲在田園裡響起,常吸引路過民眾好奇駐足。

連蔬菜都要修行,許多遊客覺得不可思議,由於農園就在路邊,也有人以為佛經是播給小偷聽的,下手前,勸誡他們回頭是岸等,眾說紛紜,意外成了當地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王石龍說,當地鄉親都很樸實,絕無歪念,且現場位處偏遠,宵小不會專程上山行竊,佛經是播給菜蟲聽的,去年九月開始試驗,比對實施前後的收成,確實有感化效果,菜蟲啃食的情況明顯減少,甚至一旁棚架造景用的葫蘆也長得特別大,南無阿彌陀佛果真「不同凡響」。

樓上樓下23年 元配不知是小三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3/6970528.shtml

【聯合報╱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
2012.03.19 02:20 am

丁姓計程車行老闆享「齊人之福」,元配和「小三」分住樓上樓下;丁妻蒙在鼓裡廿三年,今年初因細故和對方口角,對方脫口說出,「妳老公跟我上床,連小孩都生了。」她才知道老公外遇。

丁妻一怒控告丈夫與陳女妨害家庭,兩人承認曾通姦,還說「小孩都已經上大學了」,因通姦罪是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依規定追訴期只有五年,丁妻又無法證明兩人近幾年仍持續發生關係,台北地檢署只能以追訴時效消滅,處分不起訴。

六十六歲的丁姓男子,住北市民生社區知名的社區大樓內,該大樓房價近三千萬元;鄰居表示「丁先生有兩個兒子,年約四十歲,但已有八個月沒看到他回家,只知道他最近和妻子有官司糾紛,沒聽說他有個小老婆住在樓下。」

丁所經營的車行昨天沒營業;當地里長說,他知道丁男「最近家裡有些事,車行生意似乎也被影響,但不方便代答,詳情還是要問本人比較好。」

據了解,丁姓男子和妻子住在社區大樓內的十五樓,外遇的陳姓女子住同社區七樓;丁妻雖知道陳女育有一女,目前已是大學生,但萬萬沒料到,平日見面都會打招呼的有禮貌女孩竟是老公生的。

今年初,丁妻和陳女因細故口角,陳女脫口說出「妳老公跟我上床,連小孩都生了,妳還不知道?」

丁妻聽聞彷彿晴天霹靂,回家找老公興師問罪,丁承認與陳女在一九八九年間通姦,隔年產下了一女。

東窗事發後,丁姓男子希望妻子接受事實、息事寧人,但妻子決定提告討公道;丁男告訴妻子,妨害家庭是告訴乃論之罪,犯罪發生超過六個月提告無效,但妻子卻搬出刑事訴訟法「告訴人知悉犯人之時起」為計算依據,堅持告到底。

丁妻並透過律師主張,丁男及陳女通姦絕對不只一次,肯定是長年的「連續犯」,希望檢察官調查清楚。

檢方調閱戶籍謄本,確認兩人育有一女,但沒有近年發生性關係的證據,推算兩人發生關係懷孕的時間,已是廿三年前,逾越追訴時效,無法追究兩人責任。

你爬到的最高職務,也就是你能力無法勝任的職務


http://article.denniswave.com/1014

企管、人物特寫新增迴響
釐清你對薪資的4個迷思

薪水這個因素,到底對工作的影響有多大?專研獎酬與績效管理的美商惠悅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王伯松,觀察客戶與週遭人士的變化,有個有趣的心得。「通常離職原因排名第一是薪水,但留任原因排名第一是機會,」王伯松指出。

薪資是走人最強的理由,當然莫過於對薪資不滿意,影響工作士氣甚鉅。然而,你是否仔細想過,你對薪資的「不滿」,有時候可能只是一種迷思?

From:網路分享文章
迷思 1:平等VS.公平

過去很多台灣企業強調齊頭式的薪資設計,一旦結構翻轉,差距拉大,立刻引發同事間的比較心結。然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平等本來就不等於公平。

「齊頭式平等對績效好的人反而不公平,只有公平的制度才會讓表現好的人更好,」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林文政指出兩者間的差異。換言之,在你抱怨薪水不平等的同時,也許真正該深究的是:這是不是個「公平」的結果?

迷思 2:看得見的VS.看不見的

高薪固然有其吸引力,但你該在乎的,並不只在名目上的數字而已。

林文政曾對台灣的電子業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公司每年對員工投資的訓練成本,平均只佔員工年薪的0.53%,但美國標竿企業的指標卻高達2%到4%。

也就是說,科技業高額分紅入股的誘因,雖然令外商難望其項背,但是計算這些看不見的投入後,實際上的差距並沒有原來這麼大。

「外商是給你更多人力資本累積的機會,他花在你身上的錢,雖然不會進到你的帳戶裡,卻一輩子受用不盡,」林文政分析。

一個人一生大約需要工作40年。下一次,當你又為了薪水袋上的數字煩心時,不妨試著分析所謂「待遇優渥」的內涵,其中有多少是眼前的「消費財」,多少是儲蓄未來的「資本財」?

迷思 3:領得高還是領得久?

多少錢值得你跳槽?

長期從事高階人力仲介,保優美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許書揚發現,即使挖角條件是加薪20%,愈來愈多30到40歲的中階主管,仍然不為所動。

「薪水領得高,沒什麼了不起,領得久才了不起,」許書揚歸納他們抉擇的關鍵時指出。

就像CEO通常領最高的薪水,但下台速度也愈來愈快。根據美國《策略與商業》(Strategy+Business)季刊針對全球公開上市2500大企業做的統計,2002年亞太地區去職的CEO中,平均任期為3.9年,比起1995時的5.6年,時間大幅縮短。

企業肯出高薪,等式的另一端經常是:「表現不佳,立刻下台」。

在考量薪水的同時,衡量對方企業文化與本身性向是否速配:自己是上台立即演出的「爆髮型」選手,還是「路遙知馬力」的「練習型」選手,會決定你的薪水是「領得高」還是「領得久」。

迷思 4:還有沒有更高的薪水?

許多人心頭都有這個縈繞不去的困惑:「我能得到更高的薪水嗎?」

「你永遠不會在現在拿到最高薪水,因為永遠會有人出更高的價錢請你!」王伯松語出驚人地回答,除非現在你已經表現到頂點。

在管理學上,有項著名的「彼得原理」,用來解釋個人與所在職位間的關係。彼得原理的概念是:在一個層級制度中,每個人總趨向晉陞到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因為工作表現出色的人,會不斷提升到更高階的職位,一直到不能勝任為止。在彼得原理的邏輯下,你爬到的最高職務,也就是你能力無法勝任的職務。

關於薪資的哲學,其實與彼得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能力上升的階段,外界當然永遠有比手上更好的薪水,等待你去爭取﹔但如果你的表現已經到頂,抵達「不稱職」的飽和點,你現在的薪水,當然也就是你的最高薪水。

與其執著在薪水本身,中原大學企管系主任諸承明指出,企業內對員工生涯影響最大的因素,其實不在薪水,而是陞遷,也就是王伯鬆口中的「機會」。

一個沒有歧視、公平反映績效的工作環境,遠比一開始直接端上桌面的厚厚薪水袋,對你未來人生有更大的影響!

瘋啥? 2成主管查臉書 刷求職者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4099429/IssueID/20120319

2012年 03月19日
網路世界一度以眾多匿名者、不洩露身分、創造第二人生讓人著迷。但現在,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的許多用戶,卻是唯恐無人不知他們的真實身分,還用大量的照片、打卡、留言來記錄一切言行。根據市調集團Eurocom Worldwide針對歐美科技公司調查,五分之一的資訊業主管曾因在社群網站發現應徵者的不當言行,拒絕錄用。上臉書最好還是弄個假身分再暢所欲言。

po喝酒照害丟差
這是首次有證據顯示,的確有很高比率的求職者因為臉書的貼文而被刷掉。因臉書貼文被開除的也不勝枚舉,一名英國教師艾希莉只在臉書上貼了張喝酒的照片,就被學校開除。
Eurocom的研究報告也顯示,逾半科技企業認為經營社群網站頁面如此重要,必須加強投資,但不到四分之一能弄懂經營臉書之類的網頁,對公司到底可以帶來什麼幫助。歐美科技公司最重視的社群網站也並非臉書,74%的公司使用Linkedin,67%使用推特,臉書以64%位居第三,56%公司經營YouTube頁面。
編譯陳家齊

「孫中山」錯體郵票 918萬拍賣破紀錄


 蘋果即時 

民國郵票再創拍賣紀錄!「蘇黎世亞洲」在香港舉行的珍稀郵票拍賣會,一枚1941年的孫中山肖像貳圓紐約版「倒印」錯體郵票,以241萬5000港元成交,相當於台幣918萬元高價,比原估超出7百多萬台幣,也打破民國郵票史拍賣世界紀錄。

這枚貳圓郵票除了孫中山肖像是正著放外,其它字體全都上下顛倒,由於存世數量極少,被視為民國時期最稀有的四珍票之一;這枚郵票是原屬資深藏家黃明芳珍藏,是原膠新票,連底部紙邊都保持良好,因此賣出天價。
「孫中山」錯體郵票被視為4珍票之一。蘇黎世亞洲提供
「孫中山」錯體郵票拍賣創天價。蘇黎世亞洲提供

65%新加坡男想當「性超人」 每次超過20分


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20319/114914/

2012年03月19日00:02 蘋果即時  
新加坡「男性保健協會」日前針對490位新加坡人進行調查,發現有超過65%男士希望自己能當「性超人」,每次做愛時間可以超過20分鐘,而也有48%女士認為做愛20分鐘算是正常值。對於時間長短的問題,男人比女人更希望做愛時間能拉長。

根據《星洲日報》的報導,在這次的調查中發現,65.4%的男性認為做愛要能夠「超過」20分鐘才屬於正常,對於「耐力」要求比女性的47.6%還高;而認為做愛時間標準介於10到15分鐘的人,有33%;只有7.3%的受訪者認為,男人標準的作愛時間是3到9分鐘。

而針對做愛次數的調查中,多數人期待每周至少能做2至3次。有高達70%受訪者認為,兩人世界中「性趣」較高昂的一方,應主動提出做愛的要求。但還是有19%受訪者認為,提出「性」要求是男人的責任,僅有5.7%認為女士應該主動。

酒女遇「挖土機」要防身 男客分成8大類


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20319/114933/

2012年03月19日09:56 蘋果即時  
《自由時報》報導,台北市一家知名制服酒店日前被檢警搜索,查到1本「酒店聖經」,把酒客分成精蟲衝腦、苦悶上班族、凶狠兄弟、恐龍男客、挖土機大隊、超愛拼酒客等8大類,面對各類男客,各有應對奇招,終極目標均為「榨乾」男人。

其中,「挖土機大隊」指遇到愛摳弄小姐私處的男客,該秘笈教戰酒店小姐要婉轉以「小妹妹發炎,會有奇怪分泌物,怕弄髒客人」為由勸阻,若對方屢勸不聽,可起身跳舞,或告知幹部處理等。

若遇上「凶狠兄弟客」音響音量不能開太大聲、也不能靜音,以免氣氛一差就馬上開打。點歌時,忌點悲情台語歌,大哥會覺得「要被關了」;也不能點搖頭電音歌,因叫大哥「一起跳」恐找死;最好點有氣質的國語快歌,如天后蔡依林的「馬德里不思議」且邊唱邊裝可愛,大哥會覺得酒女沒頭沒腦的小妹妹,萬一講錯話,大哥也會笑笑了事。

觀眾只看辣妹?氣象先生怒告媒體歧視


 蘋果即時 

Kyle Hunter Demo Reel


美國加州資深天氣預報員杭特(Kyle Hunter),在過去兩年間,兩度向《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台》(CBS)求職,兩次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刷掉,不敵年輕貌美但毫無經驗的「天氣女郎」。這位氣象先生愈想愈不公平,對《CBS》提出控告「性別歧視」,創下了美國首例。

年過40歲的杭特,是皇家氣象學會成員,有23年播報天氣的經驗,還曾經獲獎。但他的經驗似乎不值錢,2010年和2011年間,兩次申請《CBS》兩個地區電視台的天氣播報員職位,都連面試都沒有就被淘汰。他認為因為自己不是「20歲辣妹」,電視台才不要他,於是控告《CBS》「性別和年齡歧視」。

他在訴狀上寫道,《CBS》「不想讓擁有氣象知識的專業人士擔任黃金時段的天氣播報員,只想聘請年輕貌美的女郎」,他兩次錯失的求職機會,最後都是由天氣女郎出任。杭特的代表律師表示,這是男性控告僱主性別歧視的少數案例,《CBS》則發表聲指出,杭特的投訴欠缺事實根據,電視台根本沒有必要跟一個「大家都認識」的求職者再進行面試,將會抗辯到底。
擁有23年專業氣象播報經驗的杭特。翻攝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