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從澳洲打工遊學,談你到底該不該學寫 code?


爆橘 ]
於 2012-09-17 11:34:46 發布

清大生到澳洲當台勞引發熱烈討論,人們不禁問:去澳洲是實現夢想還是做賤自己?
其實去哪打工、領多少錢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對你有沒有意義;就像該不該學coding 一樣,它不是個問題,也沒有答案。
  • 沒意義 ,任何事情只是個決定而已
該不該去澳洲?要去做什麼?是你自己的事,別人不能幫你決定,別人的經驗也不全適合你。
這跟該不該學coding一樣。coding對你有什麼用?那是你的事,你該自己決定。
如果你只是覺得學寫程式可以賺到很多錢,我可以告訴你,你可能會失敗;如果你覺得去澳洲打工旅遊是很酷的事情,我會告訴你,你回國後,它就真的只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你真正該思考的是: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你熱愛coding,又碰巧在澳洲農莊果園採果,當你發現農莊管理果子數量統計的方法太浪費時間,你應該會想寫出一個可以改善流程的App,這才有意義。
如果你是創業家,應該滿腦袋都是創業的熱情,看到任何事情都會想到有沒有發揮空間,有沒有商機。
如果你不能找觸發你熱情的事情,任何舉動很可能只是盲從而無意義的決定而已。
  • 藉口可以有千百個,意義只需要一個
如果你想網路創業,卻還問該不該學coding,我勸你早日放棄這個念頭,因為你根本不想,只是覺得創業可以賺很多錢而已。
我有個朋友2年前說想學剪頭髮,我念書回國後,問他學得如何?他說,聽說當學徒太累,薪水又少,於是放棄了。現在他常跟我抱怨現在工作有多差,但對於我給他的建議,他永遠都有不去做的藉口。
學coding也是,根據統計,約有60%的手機應用程式(大約40萬)沒被人下載過,假設每個App 有5個開發成員,那表示至少有200萬個人會coding,而且成功設計出可上架的App;看到這數字你還會想學coding嗎?
其實要不要學coding 跟這數字一點關係都沒有,問題是coding這件事情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 別設限,小經歷會成大價值 
有人說去澳洲都學不到東西,我認為,別小看任何經驗,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它會變成你的價值。
我的碩士同學在澳洲打工不只幫他賺到碩士學費,也幫他在倫敦找到第一份工作;我碩士畢業後在一間中醫診所工作,擔任銷售、翻譯的工作,後來因緣進入相關產業負責行銷公關,因為我當過銷售員,我知道如何跟業務溝通,因為我背過許多專業醫療名詞,所以我上手的速度非常快,這份工作我原本只想要多練口說而已,沒想到額外的收穫,竟然成為我的價值。
去澳洲打工的人大多不只想賺錢而已,許多岔路上的人生學習根本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 找出可以衍生價值的經驗
為了賺錢買房絕對沒錯,但是不可不想頭期款後的房貸而如果你因為夢想開麵包店,而想到法國學烘焙,又有什麼放棄的理由?
只要這件事情你有熱情,而且又對你有衍生價值,它就是一個好決定,你會學到多你意料之外的事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經歷會融入你的生命,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化學變化,在適當地時間綻放出絢爛的火花。
不管你有沒有去過澳洲Working holiday、會不會coding program,有沒有意義只有你最清楚

三年熬成榜首 童菀玲當台鐵人


從小到大考試沒拿過第一名的童菀玲,第一次考上第一名,竟然就是今年鐵路特考運輸營業類員級的榜首。童菀玲說,原本以為要花5、6年才能考過,預備「長期抗戰」,但就在「斷後路,拚命念書」的努力下,第三年不僅考上,還是榜首。
童菀玲畢業後就到新竹當技術員,因為輪值大夜班,讓健康亮起紅燈,即使搬到台北另謀生路,但工時一樣長,後來甚至被資遣。受到打擊的童菀玲,開始思考未來。
「私人企業實在沒安全感,還是改謀公職。」童菀玲之前在新竹工作時,常搭火車到台北找朋友,坐在搖搖晃晃的電聯車上,看著沿途風景,讓她萌生到台鐵工作的念頭。童菀玲發現鐵路特考已多年未舉行,報考的人少,對考生有利,於是開始準備。
童菀玲共花了3年準備考試,第一年差了3 分沒考上,第二年差2分,到了第三年才金榜題名。
3年備考期,童菀玲沒有工作,每天起床就到國家圖書館的自修室報到,從早上7點開門,一直念到晚上11點關門,「讓自己沒有後路,只能一直念書。」
童菀玲說,一個人準備考試需要很大的毅力,每當念書遇到瓶頸,她就開始寫小紙條鼓勵自己:「別人可成功,你也可以」、「對自己有信心」,甚至開始寫「為什麼要考試」的理由說服自己。
考完試等放榜的那段時間,童菀玲怕又沒考上,先找了一份工作,放榜當天很害怕看到結果,沒想到午休時就接到補習班朋友的來電,說她考上榜首。
童菀玲說,她馬上打電話給媽媽,「過去3年都失業,媽媽不敢跟別人說我的現況,現在她終於跟親朋好友說我考上公職,要到台鐵工作了。」

牙科大革命/牙齒OK繃 終結蛀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17/today-int7.htm

超薄!人造琺瑯薄膜 僅0.004公釐厚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日本科學家最近研發出一種只有0.004公釐的超薄「牙齒OK繃」(tooth patch),以琺瑯質主要礦物質羥磷灰石(hydroxyapatite)製成,不僅堅固也很有彈性,可用於單顆牙齒,在牙齒上形成薄薄保護膜,可預防蛀牙、宣告「敏感性牙齒」將永遠成為歷史名詞,也能用於牙齒美容,讓牙齒看起來更亮白。科學家估計,這種「牙齒OK繃」5年後即可用於牙科治療,美容用途更是3年內成真。
日科學家研發 敏感性牙齒成歷史名詞
近畿大學生物理工學部教授本津茂樹表示:「這是全球第一種有彈性的磷灰石片,我們希望用來保護牙齒,或修補受損的琺瑯質。」他稍早表示:「以前牙醫認為,全磷灰石片不過是夢想,但我們一直以創造人工琺瑯質為目標。」
研究人員利用「雷射剝蝕法」,在真空狀態下蝕刻羥磷灰石結晶,讓其中的磷灰石粒子跳出,附著在預先準備好的「鹽板」上。接著團隊再加熱鹽板使之結晶,而後將氯化鈉溶解於水,就能製造出只有0.004公釐厚的磷灰石片。
再來,科學家將薄片鋪在濾紙上,烘乾後薄片即可有一定硬度,能以鑷子拿取。由於薄片上有許多小洞,可讓空氣與液體逸出,與牙齒貼合時可避免氣泡產生。這種補片透明無色,但牙齒美容時也可將補片變白,達到美白效果。不過,「牙齒OK繃」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補片需要一天時間,才能牢牢貼合牙齒表面。
研究團隊正以廢棄的人類牙齒進行實驗,近期就會展開動物試驗。本津表示,他也拿自己牙齒測試。他說,牙醫可能要5年後才能將「牙齒OK繃」用於治療象牙質外露等問題,若是牙齒美容,3年內即可派上用場。該技術由大阪齒科大學助理教授吉川一志共同研發,已獲日本與南韓專利,美國、歐洲與中國申請專利中。

跳完這次就退休 降落傘卡懷孕女子3百公尺落下摔死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17/103492.htm

▲37歲的跳傘玩家羅斯蘭上週末去瑞士完成她人生的最後一跳,竟發生意外慘從空中落下摔死。(圖/取自每日郵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瑞典職業跳傘玩家羅斯蘭,因懷有4個月身孕,原決定在16日跳傘後宣布退休。沒想到在她人生最後一跳時,降落傘忽卡住無法張開,當時男友就在身旁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愛人從3百公尺的高空摔落。知道女兒的死訊,羅斯蘭母親強忍悲痛表示,「她的人生過得很充實。」深深以女兒為榮。
我知道死亡總是跟我一起飛翔,但生死有命,不論你是誰,當太陽落下時,那就是遊戲結束之時。」這段話是羅斯蘭日前在接受瑞士電視台專訪時,述說她對高空跳傘和人生的看法,她認為生命沒有極限,只要你願意勇敢挑戰。
除了跳傘之外,37歲的羅斯蘭還有份相當不錯的職業,她在某家石油公司擔任工作,負責檢查世界各地的鑽油平台。也因為如此,讓她有機會到許多不同的地方冒險,從事她最愛的高空跳傘。
由於懷有4個月身孕,加上體力不如當年,羅斯蘭決定在16日跳完最後一次後宣告退休。羅母轉述當時跟她一起跳下的男友說法「她非常努力想打開降落傘,但始終無法成功。」最後,羅斯蘭意識到這裡就是自己人生的終點,她閉上雙眼、張開雙臂安詳接受命運。
從3百公尺的高空摔下,羅斯蘭當場死亡。羅母哀痛表示,自己曾試圖阻止她的最後一跳,但羅斯蘭一向很堅持主見。「她是一個真正的冒險家。」羅母強調,女兒的過世讓她很難過,但想到羅斯蘭這一生過得如此充實,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撿屍」性侵爛醉女 謊稱男友騙過被害人同事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3/7367692.shtml
徐姓女子酒醉後遭陌生吳姓男子假冒男友,帶到賓館性侵,吳男事後答應每月初一、十五到廟裡上香悔過達成和解,判刑五年;與徐女同行的兩名男同事自責疏忽照顧女性友人,也願意上香懺悔。
桃園地院調查,去年十月五日晚間,吳姓男子(四十五歲)在一間卡拉OK門口發現徐姓女子酒醉站不穩,見她年輕貌美,大膽上前攙扶,貼耳講悄悄話,還對徐女身旁的張姓男同事謊稱「我是她男友」,張見兩人舉止親暱,沒有起疑。
不久徐女的一名友人開車接他們續攤,吳男裝熟說「我是她男友阿傑啦!」又騙過對方。四人到薑母鴨店喝酒兩小時,徐女已不省人事,三名男子有說有笑,吳還扶徐女上廁所,沒被識破。
續攤結束,張提議到他家地下室休息,隨後張回房洗澡,下樓撞見吳男強行與徐女發生性行為,要求吳男去賓館,並開車載他們去,徐女在賓館二度遭性侵。
徐女隔天醒來,發現自己衣衫不整、下體疼痛,急叩張男來接她,一上車就問:「昨晚一起喝酒,我怎會被人強姦?」怪朋友聽陌生人的話,害自己遭毒手。
徐女報警,怒斥吳男太囂張,竟當眾性侵,作奸犯科被警方偵訊後才傳簡訊道歉,要求吳去廟裡燒香悔過,向神明誠心檢討。吳坦承因為酒醉壯膽才假冒徐的男友,願付八萬元,每月初一、十五上香悔過,換取和解。不過他事後只付五萬,是否真的去上香無法得知。
徐女也不滿張姓同事等兩人,認為大家一起唱歌飲宴,男性應該保護身邊喝醉的女性,卻眼睜睜看她被陌生人帶走。
兩人說當晚也都醉了,他們聽說徐有男友,但沒見過,看見吳照顧徐女,徐喝酒時也沒否認,還不斷敬酒,旁人根本無法分辨是不是假男友。
不過,事後得知徐女被欺負,兩人也承認當時太大意,再三道歉,並說也要初一、十五到廟裡上香懺悔,才獲得徐女諒解。

保釣情緒失控!? 傳大陸民眾遷怒秋田犬


http://www.nownews.com/2012/09/17/301-2854766.htm


陳思豪2012年9月17日 10:05

  • 大陸民眾反日情緒高漲,有民眾高舉從此不看蒼井空的標語。〔圖/取自新浪微博〕

記者陳思豪/綜合報導

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引爆大陸民眾強烈的反日情緒,不少城市民眾赴日本大使館外進行抗議,砸毀日系百貨、商店,攻擊陸上日本民眾,今(17)日甚至傳出,連無辜的「秋田犬」也中槍。

大陸微博盛傳,因為釣魚台事件,讓不少「愛國者」情緒失控,有人衝入民宅,憤而將民眾飼養的秋田狗殺死。難過的讓主人痛哭,自己飼養的狗從小在大陸長大,從未踏上日本,這些抗議民眾的舉止根本就不是人。

只要現在登上大陸幾個知名論壇上進行搜索,其實不難發現類似的訊息,天涯社區就有民眾發出訊息,表示自己決定買一隻日本秋田當寵物養,每天對它強烈譴責!同時限制他的活動,什麼地方都不讓它去。

對於這些失控事件,大陸多數網民也是反對意見,大家紛紛上網撻伐,有人認為這樣的行徑簡直到了發瘋的程度,有人呼籲不應該將外交事件,遷怒到連話都不會說的寵物身上。有人建議這麼滿腔熱血,應該馬上從軍上戰場,但就怕真正遇到了,卻只會躲在角落不敢出聲。
大陸民眾情緒失控,已經讓不少日本民眾、相關商店人人自危,有連鎖衣飾專賣店特地在門口貼上「支持釣魚台是中國的」,希望能保住店面的安危,有人甚至上街不敢說話,就怕引來民眾的挑釁。連在當地採訪的新聞工作者,也不敢把電視台的標誌貼在攝影機上,深怕遭受波及。

針對一連串事件,不少人已經開始對外呼籲,希望大家能夠理性,新浪微博就特地在首頁打上標語,呼籲理性愛國,大家可以抵制日貨,但不可傷及同胞,裡頭內容就指出,「勿將情緒撒向同胞,杜絕打砸國人自家財產的行為,更不能傷及中日的普通民眾。可以愛國但不能互相傷害!」

「為何搶我女友?」 少女刺死少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7362272.shtml

花蓮李姓少女不滿同校冉姓少年搶走女友,今年3月涉嫌酒後持刀跑到男生家中談判,雙方發生口角,李女憤而拿水果刀猛刺冉男,冉傷重不治。全案移送地檢署偵辦後,昨天依殺人罪提起公訴。
檢警調查,17歲李女犯案後,聽聞冉姓少年被她刺死,情緒激動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只刺兩刀,他就死了!」不斷泣問:「為什麼要搶我的女朋友?」
事發後,李家人聲稱她是喝醉了才鑄下大錯。被害人冉姓少年的外婆聽到李女被起訴,咬牙切齒說:「殺人就要償命」。

中國反日 竟揮我國旗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916/34512752

「滾出釣魚台」52城打砸搶燒

北京
試圖衝進日本駐北京大使館的抗議民眾,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美聯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昨是日本將釣魚台列嶼國有化後第一個周末,中國52個城市出現反日示威,部分城市更變成暴動,示威者攻擊、搶掠、火燒日資店家和日系產品;其中北京有上萬人衝撞日本大使館,投擲磚頭、雞蛋等,與武警推撞,並焚燒日本國旗表達憤怒,在北京和重慶抗議現場甚至出現群眾揮舞中華民國國旗。日媒稱這是1972年中日建交以來中國最大反日事件,因918事件81周年將至,屆時恐將掀起更大反日潮。
重慶
中華民國國旗昨出現在中國多個反日場合。法新社
「小日本滾出釣魚島!」昨早8時,日本駐北京使館外陸續湧現反日民眾,中國當局出動2千武警,示威者高舉五星旗和各式反日標語,有人在抗議行列中拿出大幅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國旗揮舞。在重慶的反日示威隊伍中,也有人手持寫著「中國釣魚島」字樣的中華民國國旗,在人潮中激情吶喊。這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中華民國國旗首次出現在公開場合,意義極不尋常。 
衡陽
湖南省衡陽市豐田汽車門市遭民眾縱火燒毀。翻攝網路

衝撞使館砸店搶劫

北京反日群眾在日本使館前高喊反日口號,起初秩序井然,但隨著人愈聚愈多,群眾開始向使館丟雞蛋、番茄,日本三菱製的中國警車也有民眾跳上車頂踩踏後翻覆。
來自廣西的民工劉剛說:「我們恨日本,一直都恨。日本侵略中國,殺了許多中國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武警以盾牌與大型拒馬防止群眾衝入使館,由於示威者對使館日本國旗不斷丟雞蛋,館方緊急將國旗降下。使館附近的好運街是日本料理店聚集地,為避免被波及,許多店家都掛上了中國國旗,以及「我們支持中國」標語。
示威到傍晚才落幕,有人發現,部分示威者離開後,在距使館不遠的樹蔭下獲派飯盒和礦泉水,蹲在路邊吃飯,懷疑此次示威是有組織行動。
上海、南京、佛山、珠海、東莞、廣州、昆明、哈爾濱等地昨都有數百至數千人反日示威,蘇州、長沙與西安抗議者則逾萬人,民眾沿街打砸日本車與商店,部分7-ELEVEn與全家便利商店遭砸毀。
日駐重慶領事館大樓也被包圍,警方在大樓外嚴陣以待。青島民眾衝進提早打烊的日系百貨佳世客(Jusco)黃島店超市,持鐵管敲破玻璃,搶走商品。 
青島
青島的Panasonic工廠遭縱火。翻攝網路

日系工廠慘遭縱火

青島黃島開發區Panasonic等10家日系工廠,更遭暴民縱火或破壞生產線,損失慘重,豐田汽車店面也遭攻擊。蘇州的Panasonic廠也難倖免。
西安也有萬人上街,網友稱,至少逾50輛日系私家車被掀翻或破壞。有示威者在車後窗貼標語:「誰能告訴我,哪兒有日本人,我去弄死他。」
到西安出差的台幹Brian昨被困在鐘樓飯店。他向《蘋果》表示,原定搭下午班機回台,但飯店中午就被抗議人潮包圍,無法離開。記者查證鐘樓飯店是中港合資旅館,卻遭反日民眾攻擊。
湖南長沙有民眾砸搶商場的中國商店,商場員工說:「確實有名錶、金器被搶。」有中國網友痛批暴徒腦殘,不去打日本反而發動「內戰」。日本政府昨天已透過外交管道,要求中國政府確保日僑及日商的安全。 
青島
山東青島有反日民眾衝入日資商店瘋狂砸毀商品。 路透

十八大前時機敏感

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蔡瑋分析,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以「維持社會穩定」為主要方針的中國當局,竟容許反日示威演變到如此激烈,有可能是為了在換屆之際適度讓民怨宣洩,讓新一代領導人上台後不會留下太多前朝遺毒,但一旦操控不當,有可能使情勢過激,帶來更多問題。
政治大學東亞所所長寇健文分析,這次民眾示威,中方策略分成兩種,對日方大使館或領事館的「政治符號」地點須堅守,但與政治符號無關的事物,包括砸日系車、日資商店等則放任,如此既保存日方顏面,也讓民族情緒得以宣洩。 
西安
武警毆打抗議人士。美聯社

釣魚台主權爭議 事件簿

07/07
.日相野田佳彥表態將釣島國有化。
07/11
.共軍在東海舉行6天實彈演習。
07/12
.中國漁政船進釣魚台海域,日方兩度召見中國大使程永華抗議。
08/05
.我總統馬英九提「東海和平倡議」,籲擱置爭議,和平解決釣島問題。
08/15
.香港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台,遭日方逮捕。
08/19
.10名日本右翼份子登釣魚台,引發中國反日示威。
09/07
.馬英九赴彭佳嶼,籲中、日、台三邊協商解決爭議。
09/10
.中國公布釣魚台領海基線。
09/11
.日本將釣魚台收歸國有,撤換大使丹羽,中國派2艘海監船巡航。
09/12
.我召回駐日代表沈斯淳抗議。
09/13
.我海巡署派和星艦宣誓護漁。
09/14
.中國再派8艘海監船赴釣島,其中6艘進入釣島12浬。
09/15
.中國52城市反日示威。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台灣科技業喊人才荒—是沒有千里馬,還是沒有伯樂?


http://yowureport.com/?p=1562

最近關於人才的話題炒的沸沸湯湯;從政府、大學校長、高科技大老、甚至鄰國的經濟部門,紛紛跳出來高談闊論。
最早挑起這個話題的,應該是今年四月,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在一個論壇中,話鋒無意一轉,說台灣是人才流失的負面案例。剛好這個話題捅到政府好幾季來經濟低迷、束手無策的敏感神經,引起了軒然大波。
把時間再拉遠一點來看,去年夏天驪歌高唱的時候,身為最高學府台大的校長給應屆畢業生的致詞裡,居然是這樣的:
『. . . . 將來注意工作態度,凡事要抱著「先做看看」的拚勁與「想把事做好」的決心,「別太在乎薪水」、「不要太在意『準時上下班』」. . . .』
畫面轉到另一個新聞場景,廣達電腦的林百里董事長去年此時在另一個論壇大吐苦水,感嘆人才短缺。林董事長說:
『科技業缺乏人才,因為國內學校教育偏重工程師訓練,造成學生沒有創新能力,且每個大學各行其事,學術研究欠缺整合。』
其實,平心而論,說這些話的立意都是正面而苦口婆心的,新鮮人出社會,本來就要先培養好工作態度。只是「別太在乎薪水」這句話,聽在被 22 K、派遣、高物價、高房價跟經濟低成長這些新聞轟炸的社會新鮮人耳裡,格外刺耳。同樣的,偏重工程師教育不代表就教不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也不一定喜歡去高科技代工產業工作;但台灣各大學各行其事,徘徊在研究導向與教學導向之間,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從去年到現在,每次聽到關於人才的新聞、討論或爭議,我腦海就浮現國中時,莫名奇妙背下來,到今天我覺得相當有見識的古文,是韓愈〈雜說四〉裡面的〈世有伯樂〉: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有努力拉車的耕馬,也有千里馳騁的賽馬
台灣能在幾十年之間,從以中小企業貿易為主體的經濟體,逐步變成高科技製造代工的矽島,靠的就是高科技人才日以繼夜的努力,打造研發、產品、製造跟各種專利。各個領域的規模也建立起來了,照理來說教育的資源、生活環境跟水準也比幾十年前好了,怎麼人才就不見了呢?

誘因少很大,誰為你賣命


台灣早期的高科技業,之所以能吸納優秀人才不到國外唸書深造,或去外商工作,卯起來焚膏繼晷工作的誘因,就是高科技產業的分紅入股制度
分紅入股制度隱藏了企業實際應該付出的薪資成本,等於是管理團隊慷股東之慨,將企業賺的利潤以股票分紅的方式,一波又一波發給自己、元老、跟表現好的員工。員工免費得到配股,配股的所得稅率又僅以面額(10元),而非市價計算,因此員工可以透過處分配股,向股票市場變相取得溢價的高報酬。此外,這部分的收入又可適用證券交易的低稅率,規避高所得稅率。這是個老闆跟員工開心,股東哭泣的制度。
然而,隨著這些高科技企業規模大了,上市上櫃了,需要發行海外 ADR、跟國際會計標準接軌了,股東才發現,哇塞,原本認為表現好的企業,淨利灌很大,因為一直少計算分紅成本。直到 2008 年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後,這些公司的獲利率才紛紛打回原形,尤其是以無形資產腦力研發密集的 IC 設計業、軟體產業跟研發比重高的企業影響最大。
於是乎,這些企業必須以別的方式吸引人才,例如提高薪資、發放績效獎金、較好的福利,或股票選擇權等國外企業行之有年的報酬方式。可是員工的整體收入,相對於分紅費用化之前,還是少得太多。雪上加霜的是分紅配股的數量,從以往用分紅總額除以股票面額 (10元) 改以用實際收盤價為分母計算,一來一往,員工拿到的配股也量大幅減少數十倍。
如今這些已經分紅拿飽的元老,或已經卡到位的資深主管們,一邊用當年打拼江山的工時跟投入標準來要求招募的新人賣命賣肝,一邊卻感嘆找不到當年那種創業的精神,跟積極主動有拼勁的人才?是不是很諷刺。
人才不是沒有,只是人才不是傻子。真正主動有拼勁能創業的人才,若有選擇,會尋找更好的環境跟條件,或是稅率更低、報酬更合理的國家與企業工作。

產業缺一角,人才跟著跑


代工的模式並非不好;台積電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全球一等一的產業。發展品牌跟自有產品的公司也不見得都做得起來;重整的柯達、搖搖欲墜的 RIM/黑莓機、最近奮力一搏的 Nokia ,雖然有知名的品牌,但也都各自面臨經營風險。企業發展的重點在於是否能在產業裡建立不可取代的競爭力,可以在價值鏈裡面有穩定的發展,或者拓展更多市場。這些同樣是吸引人才的條件,因為人才的就業選擇通常比較多。
在這幾年三星的發展,我已經聽過看過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夾雜情緒、過猶不及的新聞評論與分析文章。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一個有 53% 外籍員工的三星,經營的重點跟企業成長的目標,絕對不只區就於同文同種的母國市場而已。要讓本國的員工,把全球移動,包括出差、駐點、培養當地人才、拓廣海外市場當家常便飯,能夠無後顧之憂的替公司賣命,說到底,就只有給更優渥的待遇、更大的舞台、跟合理的資源,別無他法。
當其他國際企業以優渥的待遇鼓勵員工到海外市場去開疆闢土時,反觀台灣的企業對人才是能 Cost Down 就 Cost Down。同樣拿出差來說,抱歉,絕大多數的台灣老闆並不尊重員工的私人時間,他們認為公司付高額的旅費,讓你去海外出差是種爽差,所以差旅不該用到工作時間,一定是飛週末自己的時間。而其他差旅費的支出,則僅編列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即可。
而絕大多數外商除了業務相關的工作之外,一般企業的規定對於出差能免就免,鼓勵用視訊或電話會議取代。因為一來出差成本相當貴,二來也會干擾員工的家庭生活跟佔用私人的時間。而出差比重高的工作,薪水跟待遇反而較好。
之前我有一個好友來美國出差,打電話問我哪裡可以吃飯最便宜,因為公司餐點支出一天是12塊美金。對,我沒聽錯,一‧天‧1‧2‧塊‧美‧金。我當下的反應是,你在開玩笑吧,美國物價這麼高,吃麥當勞早餐就超過這個錢的一半了,午餐跟晚餐怎麼辦?
這是 Cost Down 心態之下,所編列出最低限度生存維持的食物開銷。於是我這位好友離鄉背井出差一個多禮拜,起飛回去都是周末,回台灣之後,還沒調好時差的隔天就要準時進公司開會上班。搞清楚,他來出差並不是來打雜,而是來負責要在美國新產品上市前的實際效能測試耶!這並不是小公司喔,是台灣某一個自有品牌的高科技上市大廠。有沒有聯想到駢死於槽櫪之間
當產業的發展注重製造與代工領域,都是以成本效益跟有形資產做為出發點來看,當然就很難找到好的品牌發展跟創新人才,因為代工產業無法理解高風險無形資產管理的價值,不知道該怎麼在成本思考的框架之下發展產出效益。當老闆們口口聲聲說沒有人才的時候,是不是該看看他們實際怎麼對待這些幫你賣命的人才?
不只跨領域、創新的人才難找,海外市場開發與經營、全球等級的品牌管理、軟體網路產業的高階研發人才、服飾品牌設計師、先進技術的研發等領域、任何國際事務談判相關的領域等等,同樣面臨因為產業發展環境的侷限。這些領域的人才不知道在台灣能做什麼,回台灣只能用牛刀殺雞或轉業。

橘逾淮為枳,教育洞很大


台灣絕對不是沒有高潛力的人才。負責駕駛登陸火星的好奇號機器人夠屌了吧?團隊成員是土生土長,在台灣念完清大的嚴正。幫美國第一夫人設計禮服的吳季剛,也在流行時尚產業引起不小的話題。這兩人只是代表,有更多換了環境找到了舞台,就發光發熱的人才。林書豪雖然不是台灣人,但他在 NBA 的際遇不也是如此嗎?他有打先發的實力,卻苦無機會證明自己,一但有了舞台,有了資源,有了適合他發揮的戰術,自然可以打出一波連勝,把能力跟表現放大。
為什麼這些人才在台灣沒辦法發揮長才?原因有很多,以運動員的角度來說,可能是國外有比台灣更先進的訓練方法;以博士級的研究人員來說,可能是國外比台灣有更好的設備、更多資源跟研究經費補助;以國外企業願意招募來自台灣的人才這個角度來看,可能是國外有更大的全球市場,或是這些企業有更好的方法發掘好的潛力人才,並用妥善的方式訓練到高產值的產出。
但我覺得根本的問題是教育。
撇開王永慶(小學學歷)、郭台銘 (海專畢業)、比爾蓋茲(大學休學)等特例,不可諱言的是,好人才有很大比例是高等教育產出的。美國的高等教育,真的是高等教育,不像在台灣,大學教育已經快被搞成義務教育了。美國要唸好的大學很貴,四年唸下來包括生活費要動輒十幾二十萬美金。
但美國大學挑選學生在申請的過程也非常嚴謹,除了制式的學力考試之外,還重視學生的各項層面發展,學生得過五關斬六將,拿到入學許可。重點是,高學費跟更多的資源,讓好學校可以有經費跟餘裕過濾更好的學生,提供就學貸款給靠自己本事念書的學生,給高額獎學金吸引資質優異的學生。這些大學的算盤是,招募優秀的學生跟提供好的學習環境,自然可以創造好的校友捐款、增加知名度、提供更多實習就業機會、招募學弟妹等方式來回饋母校。
就算是跟台灣環境文化接近的日本好了,各大學也不是聯合招生,而是獨立舉辦考試,招自己想要的學生。
美國大學教育跟台灣差異很大的地方是,學生在前兩年不需要決定主修的領域。除了共同科目之外,大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到大三再決定主修。除了共同科目之外,你可以大一大二盡情的修莎士比亞、文學美學,到大三再決定是否往工程、醫學、商業等專業領域。相對於台灣學生在高中畢業指考後,就必須依照分數分發決定主修的方向,這個大學教育前兩年通才或專才的差異,使得學生跨領域的機會小很多。人才跨領域的好處是長期而非短期可見的,Steve Jobs 年輕休學旁聽書法、藝術、美學跟對搖滾音樂的熱愛,可以讓他把這些人文因素的 DNA,以各個角度放進 Apple 的產品,甚至引起日後音樂產業數位化的革命性發展,跨領域的發展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不管短期有沒有成效,都必須要紮根與長遠的思考。
在美國,很少聽到一流大學學府的校長,在畢業的時候,跟學生諄諄教誨說不要計較薪水,因為不需要,大學不是職訓班。優秀的人才,就算去非營利機構薪水較低的工作,或是自己創業,面臨幾年內沒有收入的風險,也是自己的選擇,也是去追求自己的道路跟方向。大學畢業典禮請業界傑出人士來演講的主題多半是,勇敢追尋夢想,不要畏懼風險,人生是你的這類的話語。因為有朝一日,在底下聽的青青學子也會上台跟下一代分享。
而台灣呢?跟健保一樣的低學費政策,限制住各大學資源的發展跟分配,廣設大學又沒有退場機制後,讓許多品質不佳的大學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以獎學金半買半相送,招收國外素質更差的學生,這只是宣傳上的噱頭,完全失去了吸引人才的原意。而廣設大學之後,預算跟經費重新優先分配給升等之後的大學,導致最實際的技職教育也乏人問津。
近年來有許多學校開始建立跨國跨校交換學生的機制,總算有一點改善,但整體來說,台灣教育的方式並不是以啟發為主。把千里馬天天關起來,不給你吃飽,馬兒抱怨了叫了又不聽,然後期待牠能某一天開竅跑很快,跟自己決定跑的方向,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制式的學校教育既然沒辦法改變,畢業後出社會的學習能力倒是可以培養。許多新鮮人剛入社會最苦惱的,是之前在學校裡所學的知識不夠滿足工作上的需求。這可以透過工作之外的時間投資自己的專業知識。最困難的是學習、組織知識跟邏輯思考的方式,因為畢竟在學時已經建立了許多認知的框架跟習慣,要不斷推翻自己既有的思考模式,跟跨領域知識的吸收與應用,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跟很大的毅力,很難短期見效。

政府推拖拉,不是我的錯


從新加坡一槍點出台灣人才流失的問題後,政府的反應相當的經典。制式反應一定是先開會,而且開會絕不是檢討問題的核心,而是否認跟澄清
OS:勞委會不是制定勞工最低薪資的單位嗎,所以跟你沒關係?
“副書記長陳淑慧指出 . . . 3月21日由大陸博鰲研究院公布的亞洲競爭力排名中,台灣連續2年於人力資本創新能力項目中獲得第一,證明我國人才素養極高。但主計處最新調查卻顯示,我國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4402元,退回13年前水準。“
OS:所以根據對岸中國研究院的調查,我們人力素質還是很高的,只是薪水拿很少,所以不需要理會新加坡的謬論是嗎?

然後追加更多辯解


“陳淑慧說,過去菲律賓常被認為是一國由盛轉衰的例子,如今台灣卻被新加坡當作負面教材。近10年來合法居留我國的外籍人士總數為49萬人,其中40萬人屬勞工階級,白領階級只有2萬人。但台灣移出的3萬人中,絕大多數卻都屬白領階級,讓台灣幾乎變成高階人力輸出國。陳淑慧呼籲,政府應積極重視人才培育與人才延攬,才能對台灣的經濟與產業有所幫助。”
OS:美國的低階勞工跟非法移民還少嗎?低階的勞動力在每個社會都是需要的,假設低階勞動力的薪資跟工作環境不理想,就只能吸引物價水準更低的外勞來滿足。今天討論的重點是那3萬個白領,為什麼在台灣接受教育跟訓練後,決定用腳投票移出台灣生活工作?另外,越來越多台灣在台灣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寧可畢業後去澳洲打工度假,彌補當地低階勞動力的狀況,也不願意或無法在台灣學以致用,這才是問題的重點,因為對整個社會跟納稅人貼補高等教育的投資來說,是種損失。
始作俑者,搞出一堆大學的教育部,是這麼澄清的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認為 . . . 教育部推行的彈性薪資方案,去年國外人才共86位適用,國內人才則適用7300多位,教育部一年共計花費23.5億元用以攬才與留才。何卓飛表示,未來大學教授薪資與聘僱制度,將採個人績效核算與公校研分離,薪資必須反映各學術領域差異性。政府也將針對國外人才的薪資特別提撥加碼,並以禮遇措施照顧在台工作的外國人士眷屬。“
OS:所以一個計畫就可以解決制度性的教育人才培養問題?
勞委會還不甘寂寞,連當時最 Hot 的林來瘋也插一腳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澄清,哈佛大學經濟系的林書豪如果有意願來台工作,政府絕對會核可。台灣對外籍白領人士在台工作的要求條件,與韓國、香港、泰國相比,已算相對寬鬆,但仍無法吸引國外人才來台。潘世偉強調,真正的問題在於台灣薪水過低,企業界應調整薪資才能找到更好的人才。潘世偉表示,新加坡大學畢業生的起薪至少為5萬元台幣,大陸的薪資水準近年來也不斷攀升,台灣唯有將薪資水準提高,比照其他國家標準,才可能提升產業環境、留住人才。潘世偉並補充,勞 委會有意廢除僑生、外籍生留台工作的相關限制,以延攬國際人才在台工作。”
OS:台灣有像樣的職業籃球聯盟嗎?退一萬步說,就算林書豪不打 NBA 好了,會來台灣工作跟剛畢業的新鮮人一樣拿 22K?再說一次,制定最低薪資規定的不是你們勞委會嗎?
這則短短的新聞引述到現在,我的血壓也慢慢的在提升。
否認 → 澄清 → 辯解 → 問題不存在 → 自我感覺良好,這個邏輯一整個很魯迅筆下阿  Q 的精神勝利法。反正好官自我為之,新聞炒一陣大家就忘了,問題只要否認就不存在。
最後更好笑的就是,政府出面呼籲企業調漲薪資,一來這類的呼籲跟道德訴求,沒有任何法理上的依據,二來企業最怕的就是政府管東管西。一般民眾對這樣呼籲只會感到虛偽跟表面文章,政府該管的媒體壟斷、食品安全、物價房價炒作不管,不該外行當內行管理的企業金融投資設限跟人才移民政策,卻嚴格跟什麼一樣。
把這些官員,用這種心態全部送去經營一個公司,一定很有意思,只是我絕對不想當股東。

人才很好跑,全球搶著要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如前面新聞所說的,每年台灣移出3萬名人口,絕大多數是專業領域的白領,這些人才流失到哪裡去呢?不外乎是薪水更好、市場更大、升遷發展彈性更大的中國、所得稅率更低的香港、移民政策與環境對外國人更友善的新加坡、或是所得稅率雖重,但生活品質比台灣好的美國、加拿大跟歐洲等。 上面各國家無不極力向這些專業人才招手,假設你自認在專業領域裡,是個優秀的人才,只要有心克服語言與文化的差異,幾乎都找的到機會。
相對來說,台灣從政府到企業界,能打造甚麼樣的競爭力吸引人才呢?
人才需要舞台、資源、福利、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環境。與其抱怨找不到人才,不如檢討想要甚麼樣的人才、如何吸引、訓練、跟留住好人才,為了更大的目標而努力。這些口號喊起來很容易,但執行好卻非常困難。
不只是政府要建立一個好的基礎環境、完善的法令跟合理的勞動環境,企業本身要找更多藍海跟高潛力的市場,清楚的定位,配置合理的資源,跟找到適合的人才設計好的商品、服務與銷售,更具彈性的薪資標準與報酬也是不可或缺的。即便要吸引外國的人才在台灣工作,要怎麼克服居住、文化跟工作環境上的差異也很重要。
能有機會為自己國家開創出來的品牌、產品跟服務,在全球市場開發上貢獻心力,是令人羨慕的。話說回來,有許多在台灣工作的人才其實很優秀、普遍大材小用,而國外請回台灣的洋和尚也不一定最會唸經。沒有舞台跟好的環境,即便是好不容易吸引來的人才,之後也會毫不留情的離開。當全部的討論焦點都在人才流失這個議題上打轉的時候,是不是政府跟企業都該轉換以往經營製造業的心態,認真得把海外當成市場,而不是鼓勵企業到一個又一個的未開發國家建立低價製造工廠。
當台灣是一個更好的就業環境選擇的時候,又有誰想離鄉背井當外勞呢?

關於作者 Brandon


Brandon,本名蔡孟勳 ,現為美國 NEWAsurion 創新事業/產品開發部經理,規劃與管理Repair.com、ServiceBench、與打造 Home Depot、hhgregg、Sears 等零售通路的各項新服務流程。 Brandon 曾為電腦零售網站哈酷網(Hotcool.com),與碩網資訊共同創辦人之一、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企管碩士(MBA),主修高科技管理與高科技行銷。對產品開發、新服務設計與高科技行銷領域具有多年實務經驗,現居美國北維吉尼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