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小觀念、大突破的「BookScan」

http://fred.ipod.to/blog/?post/2224

一家叫做BookScan的公司,為日本這個特別的閱讀生態環境設計了一個相當聰明的商業模式;簡言之就是顧客將書籍裝箱寄到該公司,之後該公司將書籍掃描成PDF檔,ㄧ冊只收工錢100日圓。

之所以說這個模式專為日本環境設計,是因為日本大都會地區生活空間狹小、電子筆記本(手帳)或手機類型的閱讀設備原本就相當普及、而且書籍「看過即丟」的情形也很常見;所以,低價掃描處理原本就有市場,而BookScan最聰明的地方,則是「把缺點化為優點」:

對於過去的這類服務而言,書籍原本的裝訂會造成掃描不便;即使有自動翻頁的機器,也可能造成效率不佳、畫面靠裝訂處有陰影、或是過程中損壞書籍等等。不僅過程中要「小心輕放」顧客的書籍,之後送回需要成本,而且顧客的空間問題仍然沒有獲得解決。

但BookScan的作法剛好相反,開宗明義就是「我們會破壞你的書」;不僅在掃描前會把書背整個切除,讓內文變成散開的單頁,以便於掃描清晰,而且掃描完的書直接幫顧客「溶解處分」,也就是送到紙廠打成紙漿回收。


也就是說,只要改變了過去「服務者不能破壞顧客財產」這條必須死守的規則,一切就如解開珍瓏棋局般豁然開朗了,而且反而解決了一部分顧客的問題。由於這一點有所突破,所以整個程序的自動化更加方便、效率更高,也更容易達到經濟規模;因此據說這家公司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成長到了員工上百名之譜。

也就是說,由於有「大家都讀書又丟書」的環境、以及「紙書可以破壞處理」的觀念突破,讓BookScan得以脫穎而出。

不過如果是想處理成電子檔、但是又想留著紙本書的顧客(例如我可能就是這類),恐怕就沒有辦法了;我大概讀了一下這家公司的服務內容說明,並沒有歸還原書的選項。所以,這類服務除了會讓紙書出版商有點心痛之外,喜愛紙書的我會有點捨不得用,而且這也不適合珍本的電子化;不過我相信,應該會有很多日本人會把書整箱整箱往那邊送才對。

在電子版新書更加普及、紙本書市場更大幅度衰退之前,這類服務在日本應該會有不錯的生存空間。

不過我有一點好奇的是,這家公司是否真的會一本一本掃描顧客送來的書,或者只是把顧客的書收進來,但賣給顧客的卻是預先處理好的PDF檔?

也就是說,只要他們處理過某一本書,檔案進了資料庫,往後有同一本書進來的話,會不會就只要找出檔案來賣就行了?

嚴格說來,只要不考慮「其實沒有拆書銷毀」可能衍生的問題,即使這樣做也不能算錯,反而是節省時間資源的方式,理論上效果反正都是一樣的;但如果顧客想保留原書上的畫線眉批,就可能會發現東西都不見了。當然這也可以有說辭,例如「電腦處理過程中會自動去除非印刷內容」之類的。

不過對我來說,這樣的服務雖然有它絕對的方便性,像是幾千本書可以隨身攜帶、經過文字辨識處理(需另外付費)的內容也便於檢索等等,但如果失去紙本的話,也就等於失去了質感、觸感、眉批,也失去了一部分關於這本書的記憶,就像把整碗牛肉麵拿去曬乾變成泡麵一樣(當然,總有曬乾了也好吃的案例,像是海參或鮑魚)。

此外,由於經過這類處理之後,書籍擁有者手上的合法電子檔案變多了,所以某些原本存在於實體書籍、但因為電子書數量少而不易經營的服務,就有機會因為獲得更多內容而更加熱絡,像是電子書交換、出租、或是所謂「social reading」的閱讀社群等等;不過,即使是自有的電子檔案,由於放進這些服務可能牽涉共享或複製行為,所以目前有可能會遊走在法律邊緣就是。

因為上述的「牛肉麵」理由,所以除非可以保留原書,否則我自己對這類服務還是持保留態度(但保留原書又可能抵消了整個服務的優點),而且台灣對書籍的閱讀和收藏態度和日本也不太一樣,所以即使移植過來也不一定能成功。

不過BookScan由於解決了許多人的問題,所以至少會有幾年的好光景;等到掃描業務衰退的時候,他們手上也已經握有不少顧客和書籍的資料,屆時又可以拿來發展其他新興的業務。即使賺不了大錢,但無論如何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算是在出版業困境之中一個很好的創業角度。

在出版相關行業動盪轉型的這段時間之中,像這樣看似平淡無奇,但卻因為一個觀念的創新而翻轉市場、也解決了許多問題的服務,就可能比墨守成規、只試圖在環境限制中找出答案的人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