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中國核突破 鈾夠用3000年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0859808/article-%E4%B8%AD%E5%9C%8B%E6%A0%B8%E7%AA%81%E7%A0%B4-%E9%88%BE%E5%A4%A0%E7%94%A83000%E5%B9%B4?instance=instant





中國科學家最近在核電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核工業集團實現了核動力堆燃燒後核燃料裡的鈾、鈽材料的回收,成功研製出合格的鈾產品和鈽產品。如果在動力堆上循環利用這種材料,意味著在現有核電規模下,中國已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年至70年,變為足以使用3000年。這項技術突破將使中國在國際核工業領域具有更大發言權,甚至起到帶頭作用。

去年7月21日,中國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簡稱快堆)達到首次臨界狀態,開始運行,它標誌著中國科學家經過24年的研究,終於取得突破,掌握了全套快堆技術,即「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技術」。

中核集團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國核電領域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意味著中國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由此,中國成為繼美、英、法等國之後,世界上第八個擁有快堆技術的國家。

快堆技術屬於第四代核能系統技術,與第二代、第三代核電技術相比,它形成了核燃料閉合式迴圈,使鈾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現有核電站的利用率只有1%,也就是提升了60倍),可最大程度降低核廢料產生量。

國際普遍認為,發展和推廣快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世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由於利用率的提高,以目前中國探明的天然鈾儲量推測,快堆的使用可以使大約只能用50至70年鈾資源,可持續利用3000年以上。

核電站的發電原理,是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發生裂變反應,從而放出能量。這跟火力發電站燒煤發電很相似。核燃料維持不了額定發電功率時,就必須換新。更換下來的核燃料稱為「乏燃料」。通常核燃料只燃燒3-4%便無法維持額定功率。核燃料在燃燒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核燃料。

通過一系列化學過程,把「核燃料」中未燃燒完的核燃料,以及新產生的核燃料提煉出來,再製成核電所需的燃料元件,這就是「乏燃料後處理技術」

中國核工業集團總經理孫勤說:「在國際上,對整個技術水平、科技水平,我們將能夠既有話語權,甚至還能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目前,法國、英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均掌握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技術,不過,各國對這種技術嚴格保密。中國目前擁有13個建好的核電機組,每年產生大量乏燃料組件,而在未掌握該項技術之前,只能將其保存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